闽鑫金属制品 设为首页 加为收藏 联系我们
 
热轧带肋钢筋
地址:惠民县麻店镇王家店子村
电 话:
传 真:0543-5268118
联系人:林经理
手 机:15866655333
网 址:http://www.sdmxjs.cn
新闻中心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2
来源:惠民县闽鑫金属制品有限公司 发布时间:2021/3/23 阅读:

 

4 组织指挥体系及职责

4.1 组织体系

 

 

 

 

 

 

应急组织体系图

4.2 指挥机构及职责

4.2.1 应急指挥体系

为确保发生突发环境事件时指挥有力,分工负责,有条不紊,快速抢修,处理得当,公司设立应急指挥体系,并规范其职责。

总指挥:林炯

副总指挥:林生

成员:王家春、申付才、张群、王秀余、孙家河、刘俊、郁洪祥

应急救援指挥部都下设应急办公室,应急办公室设在公司安环科。

当发生环境污染突发事件时,由指挥部发布和解除应急命令、信号、组织指挥救援队伍实施应急行动,如果事件重大,要及时向上级有关部门通报事件的情况,根据事件发展情况向有关单位发出救援请求,组织事件调查,总结应急经验教训。若发生突发事件,总指挥不在时,由副总指挥负责。

4.2.2 指挥机构的主要职责

(1)贯彻、执行国家、当地政府,上级主管部门关于突发环境事件发生和应急救援的方针、政策及有关规定。

(2)组织制定、修改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救援预案,组建应急救援队伍,有计划地组织应急救援培训和演练。

(3)审批并落实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救援所需的监测仪器、防护器材,救援器材等的购置。

(4)检查、督促做好突发环境事件的预防措施和应急救援的各项准备工作。

(5)批准应急救援的启动和终止。

(6)及时向上级有关部门报告突发环境事件的具体情况,必要时向有关单位发出救援请求,并向周边单位通报相关情况。

(7)组织指挥救援队伍实施救援行动,负责人员、资源配置,应急队伍的调动。

(8)协调事件现场有关工作,配合政府部门对环境进行恢复,事件调查等工作。

(9)负责对员工进行应急知识和基本防护方法的培训,向周边企业,敏感点等提供本单位有关危险化学品特性、救援知识等的宣传材料。

4.2.3 指挥人员分工及职责

(1)总指挥:由林炯担任,联系电话:15866655333

主要职责如下:

①发布和解除应急救援命令信号。

②全盘组织指挥应急救援队伍开展事故应急救援行动、善后处理、生产恢复。

③负责及时向上级有关部门(公安消防、安检、环保、质检、卫检)报告发生的事故。

④及时通报友邻单位,告知灾情程度,风向等事故情况,必要时向有关单位发出支援请求。

⑤负责组织或协调上级主管部门对事故的调查处理,事故的整改。

(2)副总指挥:由林生担任,联系电话分别为:15866667555

主要职责如下:协助总指挥负责应急救援的具体指挥工作,总指挥不在时形式总指挥职责。

(3)警戒组:由王家春担任组长,联系电话为:18800520527

主要职责如下:

①设置警戒、防护区域。

②组织人员撤离现场,并做好各类安全保障工作。

③协调周边企业和群众的安全疏散和撤离。

(4)抢险救援组:由申付才担任组长,联系电话为:18639506310

主要职责如下:

①在指挥部的指挥下参加抢险救援。

②负责组织当班人员在事件发生时将发生区域内的人员、物资抢救到安全地点,防止事态扩大。

(5)通信联络组:由张群担任组长,联系电话为:18254321856

主要职责如下:

①负责向公司应急指挥部报告。

②及时与当地政府、环保等部门取得联系。

③负责现场的通讯联络任务。

(6)后勤保障组:由王秀余担任组长,联系电话为:15762125777

主要职责如下:

①负责厂区应急后保障工作。包括:现场医疗救护指挥及中毒、受伤人员分类抢救和护送转院;准备抢救受伤、中毒人员的生活必需品供应。

②负责应急救援现场人员疏散,车辆准备,组织受伤人员的急救。

(7)医疗救助组:由孙家河担任组长,联系电话为:15069008111

主要职责如下:

①负责对事件现场的伤员转移、救助工作。

②协助医疗救护部门将伤员护送到相关单位进行抢救和安置。

③发生重大污染事件时,组织厂区人员安全撤离现场。

④协助领导小组做好善后工作。

(8)环境监测组:由刘俊担任组长,联系电话为:15061480077

主要职责如下:

负责联系监测单位并且配合监测人员进行污染物监测;负责事件现场的临时协调工作;负责组织应急专家为事件处理提供信息;根据具体情况负责与消防、环保、卫生、安全等政府部门的联系,寻求技术援助。

(9)消防灭火组:由郁洪祥担任组长,联系电话为:13562340999

主要职责如下:

负责火灾事件的灭火、洗消和扑救工作,重大火灾时配合上级消防部门开展应急灭火救援工作。

5 预防与预警机制

5.1 环境风险源监控

(1)建立环境风险源管理制度;

(2)在加热炉处设置CO报警仪,车间安装了停电事故照明灯;

(3)对设备设施、安全附件定期检查、检验;

(4)对环境风险源定期安全检查、专项检查,查事件隐患,落实整改措施;

(5)制定日常检查表,专人巡检,做好检查记录;

(6)设备定期保养并保持完好;

(7)做好交接班记录;

(8)定期对应急救援人员进行专项培训,定期组织应急演练;

(9)定期检查厂区危险目标周围可利用的安全、消防、个人防护的设备、器材情况;

(10)本厂区24实时监控,一旦发现非正常情况,能立即采取措施。

5.2 预警及措施

该项目发生突发环境事件后,根据事件级别采取相应预警信息发布措施,预警信息的发布程序为:

岗位级事件:发现人、周围人员、岗位主管;

车间级事件:发现人、周围人员、岗位主管、应急办公室;

公司级事件:发现人、周围人员、岗位主管、应急办公室、周边保护目标、环保主管部门、当地政府。

进入预警状态后,应采取的措施:

(1)立即启动相应的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

(2)发布预警公告。班组级预警由公司应急办公室负责发布;车间级预警由总指挥决定发布;公司级预警,若突发环境事件升级后,上报惠民县环保局决定发布;

(3)转移。撤离或疏散可能受到危害的人员,并进行妥善安置;

(4)指令各环境应急救援队伍进入应急状态,上报环境监测部门立即开展监测,随时掌握并报告事态进展情况;

(5)针对突发事件可能造成的危害,封闭、隔离或者限制使用有关场所,中止可能导致危害扩大的行为和活动;

(6)调集环境应急所需物资和设备,确保应急保障工作。

预警信息发布流程:

图5.2-1 预警信息发布流程图

5.3 预警发布、调整与解除

5.3.1 内部报告程序

(1)24小时应急值班电话

公司24小时应急值班电话:0543-5268188

(2)报告与通知

事件应急救援信号,以本公司现有通讯资源电话、手机、防爆对讲机为通知信号。在生产过程中,如岗位操作人员或巡检时发现危险目标发生泄漏、火灾等情况时,除立即采取相应措施处理外,同时立即用电话向应急办公室报警。报警应口齿清楚,具体说明事件发生的地点、事件状况等。

接警办公室接到报警后,依照事件的危险程度,立即向应急办公室有关人员汇报,并通知其他相关部门。

要根据事件地点,事态的发展决定应急救援形式(单位自救或采取社会救援)对于重大的环境事件,依靠本单位的力量不能控制时,应尽早争取社会支援,以便尽快控制事件的发展。

5.3.2 外部报告时限要求及程序

当发生泄漏等突发环境事件,进一步可能危及周边区域内人身和财产安全或环境污染时,应立即将事件信息报告至政府主管部门及相关单位以便实施紧急避险与救援。

(1)信息报告时限

事件发生后,现场有关人员应当立即向公司应急总指挥报告;应急总指挥接到报告后,应当于1小时内向惠民县环保局、惠民县人民政府等有关部门报告。

 

(2)报告程序

 

5.3-1 报告程序图

5.3.3 事件报告内容

报告突发环境事件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报告部门、报告事件、可能发生的突发环境事件的类别、起始时间、可能影响范围、预警级别、警示事项、事态发展、相关措施、咨询电话等。

5.3.4 预警解除

当突发环境事件危险已经消除,经过公司应急办公室评估确认后,报告应急指挥中心,公司应急指挥中心可适时下达预警解除指令,应急办公室将指令信息及时传达至各相关职能部门。

 

6 应急处置

6.1 应急响应

6.1.1 分级响应

按照环境事件的级别、危害程度、事件现场的位置及事件现场情况分析结果,人员伤亡及环境破坏严重程度,本单位应急响应根据公司突发环境事件级别分为一级响应、二级响应、三级响应。

(1)启动三级响应

出现岗位级(Ⅲ级)事件,如管道、阀门、接头泄漏引起的微笑污染事件造成大气污染防治设施运行不正常等情况。

利用本车间在岗位人员或厂内应急能力能够及时处理,、解决的事件,启动三级响应,由厂内车间应急救援小组实施抢救工作。

(2)启动二级响应

出现车间级(Ⅱ级)事件,如装置区发生泄漏,污染物能够被拦截在厂内,不进入外环境,大气污染物在大气环境防护距离临界点达标排放。

为此需启动二级应急响应,拨打24小时应急电话、110、120等急救电话,并迅速通知周边友邻单位及应急指挥部。

最早发现者应立即向本单位报警。应急指挥部接到应急救援报告后,应当立即赶赴事件现场,统筹安排应急救援行动,并立即通过手机等方式通知各个应急小组赶赴现场。

指挥部成员到达环境事件现场后,根据事件状态及危害程度,作出相应紧急决定,并命令各应急救援队伍立即开展救援。

环境监测组立即协助外部检测单位对事件周围的环境进行取样监测分析,并将分析结果及时向指挥部报告。

警戒组根据泄漏物质的理化性质、燃烧特性、毒性以及现场监测结果设定初始隔离区,紧急疏散转移隔离区内所有无关人员,把守重要出入口。

后勤保障组立即落实加强现场人员个体防护,配置响应的个体防护用品。

医疗救援组到达现场后,立即救护伤员和中毒人员。

抢险救援小组佩戴好正压式空气呼吸器,穿防静电工作服,才能进入事件现场,关闭物料阀门,封堵泄漏物料的漏点,完成侦检、堵漏、救援等任务,并实时监测空气中有毒、易燃易爆气体的浓度,及时调整隔离区的范围,消除事假现场所有点火源,防止燃烧和爆炸。

消防灭火组负责火灾事件的灭火、洗消和扑救工作。

车间当班人员检查通往外环境的阀门,确认关闭状态,并监视物料是否溢流到厂外或溢流到厂内未硬化的地面上。

如果污水量可能超出事故水池的能力,现场指挥联系相关单位派出罐车和潜水泵增援。

若事件区域离周边企业较近,有可能影响周边企业时,通讯联络组及时通报周边企业,告知做好相应的防范措施。

周边居民的疏散工作由厂内警戒小组配合公安、政府等部门组织。

友邻单位、社会救援队伍进入厂区时,领导小组应责成专人联络,引导并告知安全、环保注意事项。

(3)启动一级响应

出现公司级(Ⅰ级)事件,所发生的事件为储存区或装置区大量 泄漏引发火灾、爆炸或中毒等事件,影响厂区及可能危及厂外时需立刻启动此预案,立即发布公司级预警,拨打110、120,并立即通知应急指挥部,周边单位、环保部门及地方政府,联动政府请求立即派外部支援力量,同时出动车辆沿周边喊话,大范围疏散影响范围内的居民,特别是下风向的居民。

6.1.2 响应程序

环境突发事件应急救援针对事件危害程度、影响范围和单位控制事态的能力,将事件分为不同等级,按照分级负责的原则,明确应急响应级别。应急响应的过程为接警、应急启动、控制及应急行动、扩大应急。

扩大或提高应急响应级别的主要依据是:

①突发环境事件的危害程度;

②突发环境事件的影响范围;

③突发环境事件的控制事态能力。

发生重大的突发环境事件,总指挥决定扩大应急范围后,立即按程序上报,启动相应级别的应急预案,以现场应急指挥为主的原则。

6.1-1 事故应急方案程序图

6.1.3应急结束

(1)应急结束条件

①引起事件的风险源得到有效控制、消除;现场检查确认无残余火种、热源,无物料泄漏。

②污染物已消除,废水已达标排放;泄漏物已得到控制,现场经检测无有毒有害气体。

③受伤人员已得到有效的救治,失踪人员已确认查实。

④损坏的设备或零件已修复或更换;装置已具备恢复正常生产的条件;撤离疏散人员已具备返回的条件。

⑤现场事故设备、设施,建筑已检查确认无危险隐患或可能发生次生危害。

(2)工作总结及向有关部门报告

①对突发环境事件或未遂突发环境事件,应在事件发生后由公司组织调查事件原因并召开事件分析会,查明突发环境事件发生原因、过程和人员伤亡,经济损失情况;确定事件责任者;提出事件处理意见和防范措施的建议;写出突发环境事件调查报告。

②应急状态结束后,向惠民县环保局等部门报告事件情况。

(3)发布应急终止命令的责任人和程序

①当现场符合应急结束条件时,按应急响应级别,由总指挥宣布应急结束,如启动政府应急预案,则由政府应急指挥宣布应急结束。

②应急救援指挥部向所属各专业应急救援队伍下达应急终止命令。

③应急救援指挥部将危险解除信号通报事件发生时已通报的相邻企业。

6.2应急措施

6.2.1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措施

6.2.1.1应急措施

(1)各作业岗位停止作业,关闭相应的机泵、电源、相邻贯通的管道工艺阀门,转移现场可燃或易燃物品;

(2)就近人员立即抢救或搜寻可能的受伤、被困人员;

(3)最早发现者应立即向本单位报警。小量泄漏时,现场人员应立即采取有效措施消除泄漏源。同时报告应急指挥部。当大量泄漏并难以控制时,现场人员立即报告应急指挥部。

(4)应急救援指挥部接到应急救援报告后,应当立即赶赴现场,统筹安排应急救援行动,防止事件蔓延、扩大,减少事件损失。

(5)警戒组根据泄漏物质的理化性质、燃烧特性、毒性以及现场监测结果设定初始隔离区,紧急疏散转移隔离区内所有无关人员,把手重要出入口。并根据实时监测空气中的浓度,及时调整隔离区的范围。消防灭火组消除事件现场所有点火源,防止燃烧和爆炸;并负责火灾事件的灭火、洗消和扑救工作。

(6)应急救援组人员佩戴好正压式空气呼吸器,穿防护服,才能进入事件现场,并根据现场情况,依据抢险及堵漏方案实施救援,所有堵漏行为必须采取防爆防毒措施,确保安全。

(7)环境事件产生的泄漏物料、消防废水,抢险救援组人员应及时收集排入厂区内的事故水池中,交由有资质的单位处理。

如:煤焦油废水在处理过程中需要投加化学药剂使污水中的油分和悬浮物产生凝聚和絮凝反应。聚丙烯酰胺PAM类高分子絮凝剂和聚合氯化铝经常作为煤焦油废水处理药剂使用。

(8)公安消防队到场后,由消防指挥员指挥火灾扑救,公司抢险人员协同扑救,消防灭火所产生的废水,应收集到事故水池内,经过沉淀处理后,回收使用。

(9)若事件区域离企业较近,有可能影响周边企业时,由通信联络小组及时通报周边企业,告知做好相应的防范准备。

6.2.1.2火灾爆炸的应急处置

(1)确认起火地点或位置;

(2)按报告程序报警;

(3)就地使用现场与附近的灭火去扑救;

(4)转移重要物资、资料或易燃、可燃物资,保持消防通道畅通;

(5)如有人在建筑物内时,须在安全的条件下组织搜救或通知消防人员搜救,遇有受伤人员,应及时抢救伤员;

(6)火势较小时,就地使用灭火器材灭火,当班人员可集中周边移动灭火器协同扑救;

(7)火势威胁工艺设备、管线和建筑物时,抢险救援组组织人员采取冷却降温的措施,启动就近灭火系统,敷设水带、消防水枪,实施灭火措施。

(8)利用消防水带对现场环境、设备进行冲洗时,抢险救援人员应站在上风向处,避免洗消时喷溅到身上;

(9)现场洗消时,对现场应急救援人员等接触有毒有害物质的人员进行清洁洗消,对防化衣应进行清洁洗消处理;

(10)遇火势无法控制时,及时疏散撤离所有人员;

(11)设置事故池,可用于收集事故状态下的事故废水,防止事故废水造成环境污染。

6.2.1.3水体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措施

(1)水污染物及主要来源

公司有可能发生有害液体流失,造成水突发环境事件的部位为生产、输送、储存煤焦油的设备、管路,主要集中在煤气站岗位、危废暂存场所,如煤焦油、危险废物等。

(2)水环境污染的原因分析

水环境污染多是由于意外事故或腐蚀等情况发生,使设备、管路出现漏点、断裂或设备检修操作不当等原因,有害液体流失造成。

(3)水环境污染的应急措施

①及时向公司领导及相关部门报告事件信息。

②公司领导及指挥部成员接到信息后立即赶到指挥部,迅速形成指挥中心。

③指挥部成员及各专业救援抢险队迅速赶到事件现场,根据指挥部的指令执行应急救援的职责。

④抢险救援组人员佩戴好防护用具,迅速组织查明有害液体流失的部位和原因,组织采取切断泄漏源,避免污染扩大范围。

⑤抢险救援组到达现场后,要根据废水排放走向跟踪监测受污染水体的污染状况,及时将情况汇报指挥部。

⑥当局势难以控制或者力量不足需要救援时,由现场总指挥决定向外报警求援。

(4)水体污染防治措施

①设置三级防控措施

一级防控:在仓库、车间在仓库、生产车间周围设有围墙,门口设有挡雨带,车间地面设置明沟,设备周边设置围堰、导流槽。消防废水可利用四周围墙、明沟、导流槽收集后,进入事故池。

二级防控

在厂区设置事故水池,可用于收集事故状态下的事故废水及泄漏物料,防止事故废水及泄漏物料外排。

三级防控

在厂区污水及雨水总排口前设置沙袋,防止突发环境事件情况下泄漏物料及消防废水经管线排入地表水水体。突发环境事件情况下,关闭挡板,将泄漏物料及消防废水排入事故水池中,收集后进入污水处理系统。

②处置时注意事项

a、对泄漏的应急处置,应注意根据其所含化学物质危险特性,采取处置措施。

b、泄漏物料在地面四处蔓延扩散时,设置围堰堵截,然后引流至安全地点;管路发生泄漏时,要及时关闭水阀,防止物料沿明沟外流。可用其他物料覆盖外泄的物料,降低物料向厂内的外流速度。

c、现场人员必须佩戴响应有效的防护器具,使用防爆的抢险、回收设备。

d、现场浓度较大时,视情况喷雾水稀释。

e、有影响临近企业时,及时通知,要求采取相应措施。

f、需要时,向临近企业请求设备、器材和技术支援。

g、必要时,向政府有关部门报告并请求增援。

h、现场清理泄漏物料时,将冲洗的污水排入事故水池进行处理;清理时可咨询有关专家,以决定安全和最佳方法后进行,必要时由具备资质的清洗机构清洗。

6.2.1.4环保设施故障时的应急处置措施

(1)一旦发现异常,停止一切工作,当班班长立即上报应急指挥部,应急指挥部成员赶往废气处理岗位,做好先期处置工作。

(2)废气处理岗位操作人员在第一时间启动应急处理系统,对废气处理设施故障进行排查,停止一切生产,避免污染物进一步产生,确保未达标的废气不对外排放。

6.2.1.5煤气泄漏时的应急处置措施

(1)当发生煤气泄漏时,必须按照煤气发生炉停车操作规程进行操作,佩戴好安全防护装备,进行堵漏。煤气泄漏事故较大,如泄漏严重时,需进行撤离,一定要看清风向,必须往上风向进行撤离。

(2)如有中毒人员,必须由抢险救援小组专业人员佩戴防毒面具、呼吸器、穿好防静电工作服,实施救援,将中毒人员救出后,放到通风良好的地方等待医护人员救援。

(3)如发生火灾,立即拨打119报警电话及时进行灭火,灭火期间所产生的消防水收集到事故水池后,经过沉淀处理后,回收生产使用。

6.2.2危险区的隔离

6.2.2.1区域界定原则

依据可能发生事件的类型、危害程度,危险级别进行界定。一般界定有毒、易燃易爆物质大量泄漏扩散时,可能造成扩散区内火灾、爆炸、中毒等危及安全生产、员工人身安全的区域为危险区。

6.2.2.2危险区域划分

(1)中心区:事发点50m范围内

该区域内污染物扩散浓度大,有火灾、爆炸及中毒窒息等危险,故中心区人员应佩戴好安全防护用品和防毒用品,现场救援时,应切断电源、事故源,采取措施降低空气含量,封闭现场,非操作人员撤离现场并清点人数,周围设置警戒线。

(2)环境事件涉及区域:50-100m范围

此区域内浓度较大,有可能发生人员中毒窒息等危险,重点应做好安全防护工作,密切监视危化品扩散污染情况,根据污染情况做好人员疏散工作并清点人数,做好安全警戒。

(3)受影响区域:环境事件涉及区以外的区域

此区域距事发中心较远,空气中污染物浓度较小,救援工作重点应放在安全防护知识宣传、防护指导,做好基本应急准备。

6.2.3事件现场人员清点的方式及安置地点

(1)事件现场安置的地点

公司员工安置集中地点为上风口或厂区门口的安全集散地点。

(2)事件现场人员清点程序

公司内部员工以当日考勤表作为清点依据,由当班班长负责。发现缺员,应报告所缺员工的姓名和事件前所处的位置,立即派人进入灾区寻找失踪人员。

6.2.4应急人员进入、撤离现场的条件、方法

(1)应急人员进入现场的条件、方法

应急人员在接指挥指挥部通知后,立即带上救护和防护装备赶赴现场,等候命令,听从指挥,由组长分工,分批进入事发点进行抢险或救护。在进入事故点前,组长必须向指挥部报告每批参加抢险、救护人员的数量和名单。

(2)应急人员撤离现场的条件、方法

应急人员完成任务后,组长向指挥部报告任务执行情况以及应急人员安全状况,申请下达撤离命令,指挥部根据事件控制情况,即使作出撤离或继续抢险、救护的决定,组长若接到撤离命令后,带领应急人员撤离事故点至警戒区的安全地带,清点人员,向指挥部报告。

6.2.5人员的救援方式及安全保护措施

(1)人员的救援方式

①人员的救护方式

救援人员根据危险化学品的性质,佩戴齐全安全防护用品和携带安全保护装备方可进入现场抢救,严格控制救援人员的数量,禁止救援人员单独进入事件现场。救援人员进入有毒气体区域必须两人以上分组进行。

②救援人员必须在确保自身安全的前提下进行救援。

③救援人员必须听从指挥,了解有毒物质及现场情况,防护器具佩戴齐全。

④迅速将伤员抬离现场,搬运方法要正确。

⑤搬运伤员时需遵守下列规定:

a、根据伤员的伤情,选择合适的搬运方法和工具,注意保护受伤部位。

b、呼吸已停止或呼吸微弱以及胸部骨折的伤员,禁止背运,应使用担架或双人抬送。

c、搬运时动作要轻,不可强拉,运送时要迅速及时,争取时间。

d、严重出血的伤员,应采取及时止血包扎措施。

e、救援在高处作业的伤员,应采取防止坠落、摔伤措施。

f、抢救触电人员必须在脱离电源后进行。

(2)人员的安全保护措施

呼吸系统的防护:可能接触有毒气体时,必须佩戴自给式正压空气呼吸器。

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镜。

防护服:防静电工作服。

手防护:戴橡胶手套。

参加救护、救援人员必须按规定着装,佩戴好个人防护器具,并注意风向,在昏暗地区救援时,应配备照明灯具。

6.2.6应急救援队伍的调度及物资保障供应程序

(1)应急资源队伍的调度

根据需要,企业成立环境应急指挥中心,负责指导、协调突发性环境事件的应对工作。

环境应急指挥部中心根据突发性环境事件的情况通知有关部门及应急机构,救援队伍和事件所在地人民政府应急救援指挥机构。各应急机构接到事件信息通报后,立即派出有关人员和队伍赶赴事发现场,在应急指挥部统一指挥下,按照各自的预案和处置规程,相互协调,密切配合,共同实施环境应急和紧急处置行动,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成立前,各应急救援专业队伍必须在当地政府和事发单位的协调指挥下坚决、迅速地实施先期处置,果断控制或切断污染源,全力控制事件态势,严防二次污染和次生、衍生事件发生。

应急状态时,专家组组织有关专家迅速对事件信息进行分析、评估,提出应急处置方案和建议,供指挥中心领导决策参考。根据事件进展情况和形势动态,提出相应的对策和意见;对突发性环境事件的危害范围、发展趋势做出科学预测,为环境应急领导机构的决策和指挥提供科学依据;参与污染程度、危害范围、事件等级的判定,对污染区域的隔离和解禁,人员撤离与返回等重大防护措施的决策提供技术依据;指导各应急分队进行应急处理与处置;指导环境应急工作的评价,进行事件的中长期环境影响评估。

发生环境事件的有关部门要及时、主动向环境应急指挥中心提供应急救援有关的基础资料。

(2)指挥协调主要内容

环境应急指挥中心指挥协调的主要内容包括:

①提出现场应急行动原则要求;

②派出有关专家和人员参与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的应急指挥工作;

③协调各级、各专业应急力量实施应急支援行动;

④协调受威胁的周边地区危险源的监控;

⑤协调建立现场警戒区和交通管制区域,确定重点防护区域;

⑥根据现场监测结果,确定被转移、疏散群众返回时间;

⑦及时向当地人民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报告应急行动的进展情况。

(3)物质保障供应程序

①事件发生后,接到公司应急指挥部的通知后,立即通知后勤保障组。

②后勤保障组接到事件报告后,于30min内赶到出险地点,到达现场后,根据现场的具体情况,安排物资设备的供应,做好后勤保障工作。

6.3抢险、救援及控制措施

6.3.1救援人员防护、监护措施

(1)人员防护

呼吸系统的防护:可能接触有毒气体时,必须佩戴自给式正压空气呼吸器。

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镜

防护服:防静电工作服

手防护:戴橡胶手套

参加救护、救援人员必须按规定着装,佩戴好个人防护器具,并注意风向。

(2)人员监护

参加救护、救援人员的以互相监护为主,按照必须在确保自身安全的情况前提下进行救护原则处理,在救护中因为不可预见的因素因素而导致队员受伤的,其他救援人员发现是必须向指挥部报告,并作出是否申请支援的决定。若申请支援时,由指挥部下达预备救援队进入事件现场参加救援的命令,同时将受伤人员带离危险地区。

6.3.2现场实时监测及异常情况下抢险救援人员的撤离条件、方法

(1)撤离条件

发生以下情况,应急救援、抢险人员可以先撤离现场再报告:

①现场监测、检查,事件与原先评估情况不一致时;

②事件已经失控,可能发生爆炸、大火时;

③应急监测、抢险队员个体防护装备损坏,危害队员的生命安全时;

④发生突然性的剧烈爆炸,危及到自身生命安全;

⑤其他必须撤离的情况。

(2)撤离方法

抢险人员、监测人员组长应迅速组织相关人员有秩序地疏散到上风口警戒区的安全地带,疏散顺序从最危险地段先开始,相互兼顾照应,并根据风向指明集合地点。人员在安全地点集合,组长负责清点人数,并向指挥部报告情况。发现缺员,应报告所缺人员的姓名和事件前所处的位置,立即派人进入现场寻找失踪人员,提供急救。

6.3.3应急救援队伍的调度

(1)应急救援队伍的调度

根据需要,企业成立环境应急指挥中心,负责指导、协调突发环境事件的应对工作。

环境应急指挥中心根据突发环境事件的情况通知有关部门及其应急机构,救援队伍和事假所在地人民政府应急救援指挥机构,各应急机构接到事故信息通报后,立即派出有关人员和队伍赶赴事发现场,在应急救援指挥部统一指挥下,按照各自的预案和处置规程,相互协同,密切配合,共同实施环境应急和紧急处置行动。

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成立前,果断控制或切断污染源,全力控制事件态势,严防二次污染和次生、衍生事件发生。

应急状态时,专家组组织有关专家迅速对事件信息进行分析、评估,提出应急处置方案和建议,供指挥中心领导决策参考。根据事件进展情况和形势动态,为环境应急领导机构的决策和指挥提供科学依据;参与污染程度、危害范围、事件等级的判定,对污染区域的隔离与解禁,人员撤离与返回等重大防护措施的决策提供技术依据;指导各应急分队进行应急处理与处置;指导环境应急工作的评价,进行事件的中长期环境影响评估。

(2)指挥协调主要内容

环境应急指挥中心指挥协调的主要内容包括:

①提出现场应急行动原则要求;

②派出有关专家和人员参与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的指挥工作;

③协调各级、各专业应急力量实施应急支援行动;

④协调建立现场警戒区和交通管制区域,确定重点防护区域;

⑤协调受威胁的周边地区危险源的监控工作;

⑥根据现场监测结果,确定被转移、疏散群众返回时间;

⑦及时向当地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报告应急行动的进展情况。

6.3.4控制事件扩大的措施

(1)根据事件的危险性,有针对的制定详细实施的措施;

(2)对可能发生扩大的事件进行预测和预防;

(3)对事件应急预案进行调整及修改;

(4)完善撤离现场的路线及通讯。

6.3.5事件可能扩大后的应急措施

如发现事件有扩大的可能性,应急救援人员必须立即从事件现场撤离,向公司“应急救援指挥部”汇报,由“应急救援指挥部”实施紧急措施。

由应急指挥部上报惠民县环保局,请惠民县环保局准备或批准启动应急指挥程序。

6.3.6污染治理设施的运行与控制

本单位为防止水体突发环境事件,采取收集、处理和应急三级防治措施,收集事故废水,处理系统处理废水,保证正常及事故状态下废水不会对环境造成危害。具体运行、控制措施如下:

设置三级防控措施

一级防控:在仓库、车间在仓库、生产车间周围设有围墙,门口设有挡雨带,车间地面设置明沟,设备周边设置围堰、导流槽。消防废水可利用四周围墙、明沟、导流槽收集后,进入事故池。

二级防控

在厂区设置事故水池,可用于收集事故状态下的事故废水及泄漏物料,防止事故废水及泄漏物料外排。

三级防控

在厂区污水及雨水总排口前设置沙袋,防止突发环境事件情况下泄漏物料及消防废水经管线排入地表水水体。突发环境事件情况下,关闭挡板,将泄漏物料及消防废水排入事故水池中,收集后进入污水处理系统。

6.4应急监测

6.4.1应急监测方案

当发生环境应急事件时应急办公室应立即通知环境监测小组做好应急监测各项准备工作,现场采样监测人员做好准备,携带仪器设备(便携式报警仪),水质检测工具,防护设备(如需要必须佩戴防毒面具、呼吸器、防静电服)赶赴事件现场进行调查、监测和采样。

(1)危险物质、废水泄漏的监测

发生泄漏,采用目测和化学分析方法确定污染程度和危害程度。

目测:指人员沿被污染路线,查找污染界线,确定污染面积。

化验分析:指被污染的水源、水系、土壤进行现场取样分析,水系污染由化验室负责。土壤的污染分析取样后,送往专业检测机构检验。

(2)气体泄漏的监测

发生气体泄漏,采用目测和化学分析方法确定污染程度和危害程度。

目测:指人员佩戴防护器具沿被污染路线,查找污染界线,确定污染面积,由生产部负责。

化验分析:指被污染区域的空气进行现场和取样分析,现场采用可燃气体报警仪或CO报警仪进行检测,检测区域内空气中的有毒气体含量。

6.4.2应急监测因子

本公司应急监测因子为煤气、粉尘、SO2、NOx等。

6.4.3可能受影响区域的监测布点和频次

(1)监测布点

①大气监测布点

a、以事件地点为中心,根据事件发生地的地理特点、风向及其他自然条件,在事件发生地下风向(污染物漂移云团经过的路径)影响区域、抛体或低洼地等位置,按一定事件间隔的圆形布点采样。

b、根据污染物的特性在不同高度采样,同时在事故的的上风向适当位置布设监测对照点。

c、在距事件发生地最近的居民住宅或其他敏感区域应布点采样。

d、采样过程中应注意风向的变化,及时调整采样点位置,应同时记录气温、气压、风向和风速等。

②水质监测布点

在项目周边监测井进行布点监测。

(2)监测频次

污染物进入周围环境后,随着稀释、扩散、降解和沉降等自然作用以及应急处理处置后,其浓度会逐渐降低。为了掌握事件发生后的污染程度、范围及变化趋势,常需要实时进行连续的跟踪监测,对于确认事件影响的结束,宣布应急响应应行动的终止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应急监测全过程应在事发、事中和事后等不同阶段予以体现,但各阶段的监测频次不尽相同。

表6.4-1监测点位、监测频次一览表

监测点位

监测频次

追踪监测

事件发生地污染物浓度最大处

初始加密监测

视污染物浓度增减

连续监测2次浓度均低于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值或已接近可忽略水平为止

事件发生地最近的居民居住区或其他敏感区

初始加密监测

视污染物浓度增减

连续监测2次浓度均低于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值或已接近可忽略水平为止

事件发生地的下风向

4次/天

连续监测2-3天

事件发生地上风向对照点

2次/应急期间

 

6.4.4监测方案的调整

根据监测结果对污染物变化趋势进行分析,对污染扩散范围进行预测,并适时调整监测方案。

6.4.5监测人员的安全防护措施

呼吸系统的防护:可能接触有毒气体时,必须佩戴自给式正压空气呼吸器。

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镜

防护服:防静电工作服

手防护:戴橡胶手套

6.4.6内部、外部应急监测分工

(1)内部应急监测主要依托企业化验中心进行跟踪监测。

(2)外部监测主要委托有资质的监测公司进行跟踪监测。

6.4.7应急监测仪、防护器材、耗材、试剂等日常管理要求

应急物资:CO报警仪、可燃气体报警仪、防毒面具、空气呼吸器、防静电服等。

(1)防护器材定点存放,设专柜专人管理,对防护器材的完好负责;定期检查,要求无泄漏、表面整洁。

定期检查防护用品是否在使用期限内使用,超出使用期限的,一律不得使用。防毒、防尘类呼吸器应根据实际情况按时更换过滤材料。

(2)为适应应急监测工作事件紧,任务急的特点,对应急仪器实施专项管理和分类存放,加强日常养护。

专项管理:由领导指定责任管理人员,明确责任。

分类存放:按应急监测的性质对一起设备及其配套设施进行归类,划分水质应急监测区,大气监测区等,将水质或大气监测仪器、才睡或大气的采样工具、样品容器、监测防护设备等统一存放,同时仪器与相关试剂配套保存,以便取用。

(3)对有使用期限的试剂要定期检查,按保存条件保管,进行必要更换。保证在有效期内使用。

 

(4)要加强仪器设备的日常维护,制定养护制度并实施监督,确保制度落实。仪器养护不仅限于仪器设备本身,还包括应急监测通讯系统、供电等辅助系统。

 上一篇: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1
 下一篇: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3
 
CopyRight © 2013-2014 惠民县闽鑫金属制品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地址:惠民县麻店镇王家店子村 电话: 传真:0543-5268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