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鑫金属制品 设为首页 加为收藏 联系我们
 
热轧带肋钢筋
地址:惠民县麻店镇王家店子村
电 话:
传 真:0543-5268118
联系人:林经理
手 机:15866655333
网 址:http://www.sdmxjs.cn
应急预案 当前位置:首页 > 应急预案

 

 

 

一、综合预案

1总 则

1.1编制目的

为建立职责明确、规范有序和高效到位的应急指挥体系和工作网络,提高本公司预防和应对突发环境事件以及次生生态破坏事故的能力,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环境污染和次生生态破坏的危害,保障公众生命和国家、公司和公民的财产安全,保护环境,维护社会稳定,指导和规范突发环境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制定本预案。

1.2编制依据

本预案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行政规章、地方性法规和规章、有关行业管理规定和技术规范要求进行编制。主要依据如下:

1、国家、地方有关法律、法规、文件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9号)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31号)

3)《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32号)

4)《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69号)

5)《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13号)

6)《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87号)

7)《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6号)

8)《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69号)

9)《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

10)《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国办函〔2014〕119号)

11)《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国办发[2013]101号)

12)《企业事业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备案管理办法》(试行)

13)《突发环境事件信息报告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保部令第17号)

14)《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指南》(试行)

15)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591号)

16)《山东省环境保护条例》

17)《山东省水污染防治条例》

18)《滨州市突发环境污染事件应急预案》

19)《石油化工企业环境应急预案编制指南》

2、标准、规范、规程

1)《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

2)《地下水质量标准》(GB/T 14848-93)

3)《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2012)

4)《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 16297-1996)

5)《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

6)《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4554-93)

7)《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02)

8)《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GBZ2-2002)

9)《危险化学品名录》(2015年版)

10)《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

11)《国家危险废物名录》(2016版)

12)《重大危险源辨识》(GB 18218-2009)

13)《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GB50160-2008)

14)《爆炸危险场所安全规定》(劳动部发[1995]56号)

15)《化学品分类和危险性公示 通则》(GB13690-2009)

16)《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 169-2004)

17)《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

18)《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编制导则》

19)《石油化工企业环境应急预案编制指南》等其他相关的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

1.3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惠民县闽鑫金属制品有限公司年产50万吨热轧盘圆形线材项目突发环境事件四级以下级别的处置救援活动,适用于四级及以上级别突发环境事件的参与控制及处置活动,适用于该项目因突发环境事件引发的水污染、大气污染专项处置,具体包括:

(1)生产装置生产过程、输送过程中发生的环境污染事件;

(2)因意外事故引起危化品、危废泄漏而造成的大气、水体环境污染事件;

(3)环保设施故障,引发的大气污染事件;

(4)多雨季节因暴雨而造成的水污染事故;

(5)其它环境突发事故。

1.4 事件分级

1.4.1 根据本项目突发环境事件对环境可能造成的严重性和紧急程度等因素,将本项目突发环境事件级别划分为Ⅰ级、Ⅱ级、Ⅲ级。Ⅰ级为最高级别,即可能发生重大突发环境事件的情况;Ⅱ级为较大突发环境事件的情况;Ⅲ级最低,为可能发生一般突发环境事件的情况。

(1)重大突发环境事件(Ⅰ级)

因环境污染造成下列情形之一的,为重大突发环境事件;

①发生3人及以上死亡,或中毒(重伤)50人以上;

②因环境污染使当地经济、社会活动受到较大影响,疏散、转移群众1000人以上;

③区域生态功能部分丧失;

④生产车间发生火灾、泄漏事故,事故环境影响扩散到项目区域外,对周边环境造成污染。

(2)较大突发环境事件(Ⅱ级)

因环境污染造成下列情形之一的,为较大突发环境事件;

①发生3人及以下死亡,或中毒(重伤)50人以下;

②因环境污染使当地经济,社会活动受到影响,未扩散到项目区域外,经处置后可消除影响;

③生产车间局部发生安全事故,造成厂区内的环境影响,未扩散到项目区域外,经处置后可消除影响。

(3)一般事件(Ⅲ级)

除重大和较大突发环境事件以外的突发环境事件。

1.4.2公司突发环境事件分级

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为公司级事件

(1)公司级事件

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为公司级事件:

①对周边环境敏感区产生较大影响,引起群体性上访事件;

②有毒有害物质在大气环境防护距离临界点超标排放,致使群众有中毒现象发生;

③消防废水或物料流出厂界,对下游水体、植被或无防渗区域产生污染。

④因火灾致使周边企业遭受人员伤亡(伤亡人数3人以下)或财产损失。

⑤环保设备遇突然停电或其他故障,公司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将煤气站由运转转热备,生产车间所有设备停止运行,杜绝未经处理的污染物排放出去。

⑥危险废物及其他物料发生大量泄漏,对土壤、水环境造成较大影响。

(2)车间级事件

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为车间级事件:

①发生大面积泄露事故,在大气环境防护距离临界点有毒有害物质可以达标排放,物料未流出厂界;

②发生小型可控火灾事故,消防废水全部进入本单位收集系统。

(3)岗位级事件

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为车间级事件:

①发生小型泄露,物料未流出围堰或岗位周边10米范围,有毒有害气体在卫生防护距离临界点超标排放;

②三废治理设施出现故障,导致污染物在卫生防护距离临界点超标排放。

③设备、设施出现故障,将会导致泄露、火灾爆炸等;

④现场发现存在泄漏或火灾迹象。

1.5预案体系

根据环境风险评级专章的分析及结论,本公司可能存在的环境风险为因物料泄漏和燃烧爆炸引发的水污染和大气污染事件,按照公司级事件、车间级事件、岗位级事件制订了本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

1.6工作原则

(1)以人为本,安全第一。

把保障员工的身体健康,生命安全作为首要任务,切实加强应急救援人员的防护,充分发挥专业救援力量的骨干作用。

(2)环境优先原则

发生环境突发事件后,采取的应急行动中要体现环境重于财务的原则,优先考虑对环境保护和减少环境影响的紧急措施。

(3)先期处置原则

一旦发生事故,事故单位应立即启动先期处置应急预案,迅速采取有效措施,尽可能的控制事态发展,以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4)快速响应,科学应急。

事故所具有的突发性等特点,决定了在现场处置过程中任何时间上的延误都有可能加大应急处置工作的难度,以至于使事故的影响扩大,引发更为严重的污染后果。因此在应急处置过程中必须坚持做到快速反应,力争在最短时间内控制事态,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发生突发环境事故后,由应急指挥中心全面负责内部的统一指挥、统一调度,按照事故类型进行有针对性的处置,并配合、服从上级有关部门的统一指挥,按照各自职责,密切协作,保证处置工作的科学性、统一性和高效性。

(5)预防为主,综合治理。

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坚持事故灾难应急与预防工作相结合。做好预防、预测、预警和预报工作,做好常态下的风险管理、物资储备、队伍建设、装备完善、预案演练等工作。

(6)明确突发环境事件级别,当达到公司级时,要在1小时内由应急总指挥上报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和当地政府请求外界支援。当达到车间级时,由应急联络组组长安排小组成员第一时间通知周边保护目标,避免造成人员伤亡和衍生污染。

 

 

2项目基本情况

2.1项目概况

惠民县闽鑫金属制品有限公司位于惠民县麻店镇王家店子村东852m,现有职工120人,主要产品为热轧盘圆形线材。项目生产过程中使用加热炉,加热炉使用的燃料为本公司3台Φ3.2两段式煤气发生炉产生的煤气。

厂区南侧为道路,其余方向均为农田。距离项目最近的敏感点为项目西北侧的盖刘村、东侧的街北赵村,距离分别为362m、576m。周边关系如下图所示:

 

图2.1-1项目周边关系图  比例尺1:20000

 

公司煤气发生站装有3台Φ3.2两段式煤气发生炉,位于生产车间东北侧,厂区东北角为煤厂,生产车间位于厂区中部,厂区平面布置图详见下图。项目周边没有重大危险源和重要设施,根据《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本单位未构成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

 

 图2.1-2 厂区平面布置图

2.2生产规模级主要原材料

公司主要生产热轧盘圆形线材,年产量为50万吨。所用原料详见下表。

表2.2-1原辅材料一览表

主要原辅料

名称

用量

最大贮存量

单位

备注

线材钢

56

t/a

外购

耐火材料

150

t/a

外购

轧辊

300

t/a

外购

碳化钨辊环

5

t/a

外购

润滑油

25

t/a

外购

液压油

25

t/a

外购

石灰

50

2

t/a

外购

片碱

50

2

t/a

外购

离子交换树脂

1

t/a

外购

煤炭

30000

2000

t/a

外购

煤气

5250

随制随用

万m3

自产

注:根据建设方提供的资料,项目所使用的润滑油、液压油随用随买,贮存量较少。

2.3生产工艺及设备

(1)煤气站工艺流程

 

两段式煤气发生炉自上而下由干馏段和气化段组成,首先煤从炉顶煤仓经两组下煤阀进入炉体,煤在干馏段经过充分的干燥和长时间的低温干馏,逐渐形成半焦,进入气化段,炽热的半焦在气化段与炉底鼓入的空气充分反应,经过炉内还原层,氧化层而形成灰渣,由炉栅驱动从灰盆自动排出。煤在低温干馏的过程中,以挥发份析出为主生成的煤气称为干馏煤气,组成两段炉的顶部煤气,约占总煤气量的40%,其热值较高,温度较低,并含有大量的焦油。在气化段,炽热的半焦和蒸汽经过还原、氧化等一系列化学反应生成的煤气,称为气化煤气,组成两段炉的底部煤气,约占总煤气量的60%,其热值相对较低,温度较高,因煤在干馏段低温干馏时间充足,进入气化段的煤已变成半焦,因此,生成的气化煤气不含焦油,又因距炉栅灰层较近,所以含有少量飞灰。

(2)生产工艺流程

 

钢材进入加热炉加热,随后进入轧机组,进行粗轧与精轧,在轧钢的同时有轧间水冷进行降温与除尘,轧好后经冷床冷却,卷好打包即成成品。

2.4污染物产排及治理情况

(1)废气

本项目使用3套两段式煤气发生炉提供煤气,年耗煤量30000t,煤炭产煤气系数按每公斤煤平均产生3立方米煤气计算,年耗煤气约9000万m3/a。燃烧废气经脱硫塔水幕除尘(除尘效率80%)与双碱法脱硫(脱硫效率85%)后经55米高排气筒排放,根据监测数据可知排气筒排放废气中烟尘排放浓度为17.2mg/m3;二氧化硫排放浓度为10.12mg/m3;氮氧化物(以二氧化氮计)排放浓度为142.33mg/m3;烟气林格曼黑度为0.5级,满足《山东省钢铁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DB37/990-2013)表1中相关排放标准要求。

项目产生的无组织废气有轧钢时产生的少量粉尘。根据厂界无组织污染物现状监测结果,项目粉尘的无组织厂界排放浓度均能够满足《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表2无组织排放标准。

(2)废水

项目产生污水主要为生活废水,产生量为1440t/a,经旱厕收集后定期清挖作农田堆肥,不外排;循环冷却水经厂内水处理系统处理后回用,不外排。

本项目营运期间对地下水的影响主要来自各类水池及旱厕的渗漏,项目采用混凝土浇筑并敷设人工防渗层,通过采取上述措施后,项目营运期间对地下水的影响较小。

(3)固废

本项目产生的固体废物主要为职工生活垃圾、煤气发生炉炉渣、轧钢工艺冷却水中含有的氧化铁皮、稀土磁盘产生的氧化泥、除尘器收集粉尘、废钢、废轧辊、焦油、脱硫石膏及废离子交换树脂、废润滑油与废液压油等。

除废离子交换树脂、焦油、废润滑油、废液压油由有资质的单位处理,生活垃圾由环卫部门定期清运,其余固废均可收集后外卖处理,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小。

 

 

3环境风险源与环境风险评价

(1)本单位可能造成的环境风险的物质有煤气以及危险废物废离子交换树脂、焦油、废润滑油、废液压油等。

(2)根据本项目现状环境影响环评估报告的分析,该项目的环境风险源分别为煤气站、生产车间、危废暂存场所及脱硫除尘设施。

①生产车间

生产车间主要的环境风险物质有:煤气

②煤气站

煤气站主要的环境风险物质有:煤气、煤尘、煤焦油等

③危废贮存场所

危废贮存场所的环境风险物质为:废离子交换树脂、焦油、废润滑油、废液压油

④脱硫除尘岗位

脱硫除尘岗位的环境风险物质为:粉尘、SO2、NOX。

(3)主要风险为物料泄漏、火灾和爆炸。

3.1人员管理风险分析

(1)员工环境安全防范意识淡薄。

(2)生产过程中,人员精力不集中,监控不力,可能造成突发的安全事故,引发突发环境事件。

(3)作业人员在生产过程中,若未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如煤气站岗位,可引发不必要的突发环境事件发生。

(4)维修维护不及时,致使达到使用时限的仪器仪表及设施过期运行。

(5)未扎实开展应急培训及演练工作,致使员工缺乏自我保护能力和现场处置能力。

3.2物质风险性分析

(1)煤气

   危险性概述

健康危害

煤气易与人体中的血红蛋白结合。煤气中毒时病人最初感觉为头痛、头晕、恶心、呕吐、软弱无力,当他意识到中毒时,大部分病人迅速发生抽痉、昏迷、两颊、前胸皮肤及唇呈樱桃红色,如不及时救治,可能很快呼吸抑制而死亡。

环境危害

煤气主要来自煤气发生炉的生产。煤炭燃烧时产生混合煤气,主要成分包括: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甲烷等气体。

煤气中的二氧化硫对大气有污染危害。

爆炸危险

本品易燃、易爆、有毒性

急救措施

当发现操作人员煤气中毒后,在医护人员到来之前或护送医院之前应采取下列措施:

1.迅速把中毒者从煤气污染的地方救出,放在新鲜空气下或通风处。

2.解除中毒者身体束缚,撇开领子、解下裤带、清除口中的异物等。

3.当中毒者处于昏迷时,不能让其入睡,如果中毒者身体发冷则要用热水袋或摩擦的方法使其温暖。

4.中毒者失去知觉时,除做上述措施外,应将中毒者放在平坦地方,用纱布擦拭口腔,在必要时进行人工呼吸。恢复知觉后要使其保持安静。人工呼吸应持续,不得中途停止,直至送入医院为止。

5.一般中毒者撤离施工现场,停止吸入一氧化碳后,最初一小时约可排出吸收一氧化碳量的50%,但全部排出则需要几个小时,甚至一昼夜以上。使患者吸入高压氧或者含二氧化碳的氧,对加速驱除血液中的一氧化碳有显著作用。

应急处理

1.疏散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禁止无关人员进入污染区,切断火源。

2.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呼吸器,穿一般防静电工作服。在确保安全情况下,按煤气发生炉停车操作规程进行操作,关闭阀门,杜绝泄漏。

3.煤气站着火时,现场工作人员首先及时向工段长和厂领导汇报,然后到现场观察着火情况,看风向来制订有效的灭火措施,同时根据火势情况快速组织本厂的消防人员快速戴上消防面具,带上消防工具赶到着火地点进行灭火,然后在短时间内把所有的值班人员和无关人员撤离到安全地带,如果火势还是得不到有效的控制,火势向严重的趋势发展,这时候应及时拨打119火警进行灭火。

(2)煤焦油

   危险性概述

健康危害

作用于皮肤,引起皮炎、痤疮、毛囊炎、中毒性黑皮病等,可引起鼻中隔损伤。

环境危害

对环境有危害,对大气可造成污染。

爆炸危险

本品易燃

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及清水彻底冲洗。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冲洗。

吸入: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必要时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误服者充分漱口,饮水,就医。

灭火方法:雾状水、泡沫、干粉、二氧化碳、沙土等。

应急处理

1.疏散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禁止无关人员进入污染区,切断火源。

2.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式呼吸器,穿一般消防护服,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堵漏,喷水雾会减少蒸发,但不能降低泄漏物在受限空间内的易燃性。用沙土或其他不燃性吸附剂混合吸收,收集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3.如大量泄漏,利用围堤收容,然后收集、转移。回收或无害处理后废弃。

4.煤焦油着火时,现场工作人员首先及时向工段长和厂领导汇报,然后到现场观察着火情况,看风向来制订有效的灭火措施,同时根据火势情况快速组织本厂的消防人员快速戴上消防面具,带上消防工具赶到着火地点进行灭火,然后在短时间内把所有的值班人员和无关人员撤离到安全地带,如果火势还是得不到有效的控制,火势向严重的趋势发展,这时候应及时拨打119火警进行灭火。

5.灭火时所产生的消防废水,收集到事故池呢,经沉淀处理后,回收生产使用。

3.3生产工艺风险分析

(1)如果生产过程中,突然停电造成脱硫除尘设施无法正常工作,煤气发生炉及加热炉的烟气无法经过脱硫除尘设施处理,如外排会引起突发环境事件。

(2)如果焦油池液位过高,可造成物料外泄,从而引起突发环境事件。

(3)输送设备故障等其他原因造成物料外泄,也可造成突发环境事件。

3.4设施风险分析

(1)若焦油池因长期使用,或者本身质量问题等原因导致焦油池破裂而使其泄漏,可引发突发环境事件。

(2)输运管道等设备本身设计不合格,或制造存在缺陷,造成其耐压能力不够,焊缝开裂,或因基础沉降,造成设备与基础脱离等,导致煤气、煤焦油等物料泄漏,易引发突发环境事件。

(3)外部管线相连的阀门、法兰、人孔等,若由于安装质量差,以及使用过程中的腐蚀穿孔或因设备底板焊接不良或腐蚀而产生疲劳造成的裂纹等,都可能引起物料泄漏,引发突发环境事件。

(4)危险废物暂存处的危险废物(废离子交换树脂、焦油、废润滑油、废液压油)由于管理不善等原因,发生泄漏,也可引发突发环境事件。

3.5不可抗力风险分析

汛期主要集中在6、7、8三个月,全年平均降水总量约为700mm,应完善雨污分流设施,建设足够大的事故收集设施,确保事故状态下有足够容量的收集能力。

3.6环境影响范围

本项目所使用的原材料均不属于《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中的危险化学品,项目所在地也不属于环境敏感地区。结合《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9-2004)中表1(详见表1.2-11)评价工作级别的判别依据和方法,确定项目风险评价工作等级为二级,环境风险级别为一般风险。环境风险评价工作等级判定见下表。

环境风险评价工作级别判定表

 

剧毒危险性

物质

一般毒性危险

物质

可燃、易燃

危险性物质

爆炸危险性

物质

重大危险源

非重大危险源

环境敏感地区

根据以上风险评价等级确定的结果,按照《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 169-2004)中的规定,确定本项目评价范围为以厂址为中心,半径3km的圆形范围。

项目敏感目标见下表:

  环境敏感目标情况一览表

类别

名称

相对厂址方位、距离

 

环境风险

前李家村

N、2090m

崔社村

N、1590m

韩家

NNE、1250m

贾家

NNE、1610m

崔家

NNE、1930m

大郭村

NNE、2680m

宋家

NNE、2140m

五牌村

NNE、2200m

岭上孙村

NE、2980m

街北赵村

E、576m

堤口刘村

E、2330m

约里王村

ESE、1670m

簸箕张村

ESE、2070m

龙王庙村

SE、2900m

麻店村

SE、1420m

石家村

SE、2650m

唐家村

SSE、2940m

西卞家村

SSE、1010m

王朋马村

SSE、2440m

金蔡村

S、1700m

西许村

S、2690m

王记匠

SSW、2080m

许王村

SSW、2870m

金家村

SSW、2060m

堤子刘村

SSW、2770m

岭上刘村

SW、1610m

王家店子村

WSW、852m

小吴村

NW、2370m

盖刘村

NW、362m

孙家沟村

NNW、1370m

赵李村

NNW、1700m

张东安村

NNW、2200m

盖北赵村

NNW、1920m

后李家村

NNW、2850m

3.7环境风险后果评估

(1)危险废物等泄漏:发生泄漏时,可利用设备周边围堰或其他吸附性材料进行紧急处置,不会产生较大影响。

(2)煤气泄漏:煤气泄漏后,可使人中毒;煤气中含有SO2等物质,会对大气环境造成污染;遇明火,易发生火灾、爆炸事故,产生的烟气及消防水都会对环境造成影响。

(3)小型火灾:依靠自身消防能力可以解决,消防水量较少,收集后全部进入本单位水处理设施。

(4)大型火灾、爆炸:煤气属于易燃易爆物质,如果发生大型火灾、爆炸事故,本单位收集设施设施不能全部接纳事故废水的情况下,对地表水可能产生一定影响。

(5)本项目位于惠民县麻店镇王家店子村东852米,距离本项目最近的水体是西北方向的沙河,距离为2580m。事故状态下的泄漏物料和消防废水,均收集至事故池内,由有资质单位进行处理,因此,发生环境事件时,对周边水体环境造成的污染影响很小。

(6)厂区地面做硬化防渗处理。在发生环境事件时,泄漏物料不会直接进入土壤,对土壤、地下水影响很小。

3.8环境事件预防措施

(1)设置三级防控体系

①一级防控

在仓库、生产车间周围设有围墙,门口设有挡雨带,车间地面设置明沟,设备周边设置围堰、导流槽。消防废水可利用四周围墙、明沟、导流槽收集后,进入事故池。

②二级防控

厂区须设置事故水池,用于收集事故状态下的事故废水及泄漏物料,防止事故废水及泄漏物料外排。

③三级防控

在厂区污水及雨水总排口前设置沙袋,防止突发环境事件情况下泄漏物料及消防废水经管线排入地表水水体。

下雨时,将前15min雨水收集,排入厂区污水处理系统,防止对土壤、水环境造成污染。

 

4组织指挥体系及职责

4.1组织体系

应急组织体系图

4.2指挥机构及职责

4.2.1应急指挥体系

为确保发生突发环境事件时指挥有力,分工负责,有条不紊,快速抢修,处理得当,公司设立应急指挥体系,并规范其职责。

总指挥:林国平

副总指挥:林生、郁洪祥

成员:赵永星、申付才、王冬强、晁代强、薛皓、王宝灯

应急救援指挥部都下设应急办公室,应急办公室设在公司安环科。

当发生环境污染突发事件时,由指挥部发布和解除应急命令、信号、组织指挥救援队伍实施应急行动,如果事件重大,要及时向上级有关部门通报事件的情况,根据事件发展情况向有关单位发出救援请求,组织事件调查,总结应急经验教训。若发生突发事件,总指挥不在时,由副总指挥负责。

4.2.2指挥机构的主要职责

(1)贯彻、执行国家、当地政府,上级主管部门关于突发环境事件发生和应急救援的方针、政策及有关规定。

(2)组织制定、修改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救援预案,组建应急救援队伍,有计划地组织应急救援培训和演练。

(3)审批并落实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救援所需的监测仪器、防护器材,救援器材等的购置。

(4)检查、督促做好突发环境事件的预防措施和应急救援的各项准备工作。

(5)批准应急救援的启动和终止。

(6)及时向上级有关部门报告突发环境事件的具体情况,必要时向有关单位发出救援请求,并向周边单位通报相关情况。

(7)组织指挥救援队伍实施救援行动,负责人员、资源配置,应急队伍的调动。

(8)协调事件现场有关工作,配合政府部门对环境进行恢复,事件调查等工作。

(9)负责对员工进行应急知识和基本防护方法的培训,向周边企业,敏感点等提供本单位有关危险化学品特性、救援知识等的宣传材料。

4.2.3指挥人员分工及职责

(1)总指挥:由林国平担任,联系电话:13866655999

主要职责如下:

①发布和解除应急救援命令信号。

②全盘组织指挥应急救援队伍开展事故应急救援行动、善后处理、生产恢复。

③负责及时向上级有关部门(公安消防、安检、环保、质检、卫检)报告发生的事故。

④及时通报友邻单位,告知灾情程度,风向等事故情况,必要时向有关单位发出支援请求。

⑤负责组织或协调上级主管部门对事故的调查处理,事故的整改。

(2)副总指挥:由林生、郁洪祥担任,联系电话分别为:15866667555、13562340999

主要职责如下:协助总指挥负责应急救援的具体指挥工作,总指挥不在时形式总指挥职责。

(3)警戒组:由赵永星担任组长,联系电话为:15866659288

成员:陈清,联系电话为:18654333311

主要职责如下:

①设置警戒、防护区域。

②组织人员撤离现场,并做好各类安全保障工作。

③协调周边企业和群众的安全疏散和撤离。

(4)抢险救援组:由申付才担任组长,联系电话为:18639506310

成员:孙加河,联系电话为:15068008111  孙斌,联系电话为:18220180250

主要职责如下:

①在指挥部的指挥下参加抢险救援。

②负责组织当班人员在事件发生时将发生区域内的人员、物资抢救到安全地点,防止事态扩大。

(5)通信联络组:由王冬强担任组长,联系电话为:18364910876

成员:方泰山,联系电话为:18764909502

主要职责如下:

①负责向公司应急指挥部报告。

②及时与当地政府、环保等部门取得联系。

③负责现场的通讯联络任务。

(6)后勤保障组:由晁代强担任组长,联系电话为:13455770709

成员:冯云刚,联系电话为:13645364859

主要职责如下:

①负责厂区应急后保障工作。包括:现场医疗救护指挥及中毒、受伤人员分类抢救和护送转院;准备抢救受伤、中毒人员的生活必需品供应。

②负责应急救援现场人员疏散,车辆准备,组织受伤人员的急救。

(7)医疗救助组:由薛皓担任组长,联系电话为:18339299336

主要职责如下:

①负责对事件现场的伤员转移、救助工作。

②协助医疗救护部门将伤员护送到相关单位进行抢救和安置。

③发生重大污染事件时,组织厂区人员安全撤离现场。

④协助领导小组做好善后工作。

(8)环境监测组:由王宝灯担任组长,联系电话为:15954731688

成员:张群,联系电话为:18254321856

主要职责如下:

负责联系监测单位并且配合监测人员进行污染物监测;负责事件现场的临时协调工作;负责组织应急专家为事件处理提供信息;根据具体情况负责与消防、环保、卫生、安全等政府部门的联系,寻求技术援助。

(9)消防灭火组:由王兴宾担任组长,联系电话为:18863077122

成员:林永清,联系电话为:15866655186

主要职责如下:

负责火灾事件的灭火、洗消和扑救工作,重大火灾时配合上级消防部门开展应急灭火救援工作。

(10)专家组:由市、县安监局、消防部门及公司应急救援指挥中心成员组成。

专家组在公司应急指挥中心领导下开展应急工作,职责如下:

①为现场环保应急工作提出环保应急救援方案、建议和技术支持。

②参与制定环保应急救援方案。

③负责公司环保应急指挥中心交办的其他任务。

 

5预防与预警机制

5.1环境风险源监控

(1)建立环境风险源管理制度;

(2)在加热炉处设置CO报警仪,车间安装了停电事故照明灯;

(3)对设备设施、安全附件定期检查、检验;

(4)对环境风险源定期安全检查、专项检查,查事件隐患,落实整改措施;

(5)制定日常检查表,专人巡检,做好检查记录;

(6)设备定期保养并保持完好;

(7)做好交接班记录;

(8)定期对应急救援人员进行专项培训,定期组织应急演练;

(9)定期检查厂区危险目标周围可利用的安全、消防、个人防护的设备、器材情况;

(10)本厂区24实时监控,一旦发现非正常情况,能立即采取措施。

5.2预警及措施

该项目发生突发环境事件后,根据事件级别采取相应预警信息发布措施,预警信息的发布程序为:

岗位级事件:发现人、周围人员、岗位主管;

车间级事件:发现人、周围人员、岗位主管、应急办公室;

公司级事件:发现人、周围人员、岗位主管、应急办公室、周边保护目标、环保主管部门、当地政府。

进入预警状态后,应采取的措施:

(1)立即启动相应的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

(2)发布预警公告。班组级预警由公司应急办公室负责发布;车间级预警由总指挥决定发布;公司级预警,若突发环境事件升级后,上报惠民县环保局决定发布;

(3)转移。撤离或疏散可能受到危害的人员,并进行妥善安置;

(4)指令各环境应急救援队伍进入应急状态,上报环境监测部门立即开展监测,随时掌握并报告事态进展情况;

(5)针对突发事件可能造成的危害,封闭、隔离或者限制使用有关场所,中止可能导致危害扩大的行为和活动;

(6)调集环境应急所需物资和设备,确保应急保障工作。

预警信息发布流程:

图5.2-1预警信息发布流程图

5.3预警发布、调整与解除

5.3.1内部报告程序

(1)24小时应急值班电话

公司24小时应急值班电话:0543-5268188

(2)报告与通知

事件应急救援信号,以本公司现有通讯资源电话、手机、防爆对讲机为通知信号。在生产过程中,如岗位操作人员或巡检时发现危险目标发生泄漏、火灾等情况时,除立即采取相应措施处理外,同时立即用电话向应急办公室报警。报警应口齿清楚,具体说明事件发生的地点、事件状况等。

接警办公室接到报警后,依照事件的危险程度,立即向应急应急办公室有关人员汇报,并通知其他相关部门。

要根据事件地点,事态的发展决定应急救援形式(单位自救或采取社会救援)对于重大的环境事件,依靠本单位的力量不能控制时,应尽早争取社会支援,以便尽快控制事件的发展。

5.3.2外部报告时限要求及程序

当发生泄漏等突发环境事件,进一步可能危及周边区域内人身和财产安全或环境污染时,应立即将事件信息报告至政府主管部门及相关单位以便实施紧急避险与救援。

(1)信息报告时限

事件发生后,现场有关人员应当立即向公司应急总指挥报告;应急总指挥接到报告后,应当于1小时内向惠民县环保局、惠民县人民政府等有关部门报告。

(2)报告程序

图5.3-1报告程序图

5.3.3事件报告内容

报告突发环境事件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报告部门、报告事件、可能发生的突发环境事件的类别、起始时间、可能影响范围、预警级别、警示事项、事态发展、相关措施、咨询电话等。

5.3.4预警解除

当突发环境事件危险已经消除,经过公司应急办公室评估确认后,报告应急指挥中心,公司应急指挥中心可适时下达预警解除指令,应急办公室将指令信息及时传达至各相关职能部门。

 

6应急处置

6.1应急响应

6.1.1分级响应

按照环境事件的级别、危害程度、事件现场的位置及事件现场情况分析结果,人员伤亡及环境破坏严重程度,本单位应急响应根据公司突发环境事件级别分为一级响应、二级响应、三级响应。

(1)启动三级响应

出现岗位级(Ⅲ级)事件,如管道、阀门、接头泄漏引起的微笑污染事件造成大气污染防治设施运行不正常等情况。

利用本车间在岗位人员或厂内应急能力能够及时处理,、解决的事件,启动三级响应,由厂内车间应急救援小组实施抢救工作。

(2)启动二级响应

出现车间级(Ⅱ级)事件,如装置区发生泄漏,污染物能够被拦截在厂内,不进入外环境,大气污染物在大气环境防护距离临界点达标排放。

为此需启动二级应急响应,拨打24小时应急电话、110、120等急救电话,并迅速通知周边友邻单位及应急指挥部。

最早发现者应立即向本单位报警。应急指挥部接到应急救援报告后,应当立即赶赴事件现场,统筹安排应急救援行动,并立即通过手机等方式通知各个应急小组赶赴现场。

指挥部成员到达环境事件现场后,根据事件状态及危害程度,作出相应紧急决定,并命令各应急救援队伍立即开展救援。

环境监测组立即协助外部检测单位对事件周围的环境进行取样监测分析,并将分析结果及时向指挥部报告。

警戒组根据泄漏物质的理化性质、燃烧特性、毒性以及现场监测结果设定初始隔离区,紧急疏散转移隔离区内所有无关人员,把守重要出入口。

后勤保障组立即落实加强现场人员个体防护,配置响应的个体防护用品。

医疗救援组到达现场后,立即救护伤员和中毒人员。

抢险救援小组佩戴好正压式空气呼吸器,穿防静电工作服,才能进入事件现场,关闭物料阀门,封堵泄漏物料的漏点,完成侦检、堵漏、救援等任务,并实时监测空气中有毒、易燃易爆气体的浓度,及时调整隔离区的范围,消除事假现场所有点火源,防止燃烧和爆炸。

消防灭火组负责火灾事件的灭火、洗消和扑救工作。

车间当班人员检查通往外环境的阀门,确认关闭状态,并监视物料是否溢流到厂外或溢流到厂内未硬化的地面上。

如果污水量可能超出事故水池的能力,现场指挥联系相关单位派出罐车和潜水泵增援。

若事件区域离周边企业较近,有可能影响周边企业时,通讯联络组及时通报周边企业,告知做好相应的防范措施。

周边居民的疏散工作由厂内警戒小组配合公安、政府等部门组织。

友邻单位、社会救援队伍进入厂区时,领导小组应责成专人联络,引导并告知安全、环保注意事项。

(3)启动一级响应

出现公司级(Ⅰ级)事件,所发生的事件为储存区或装置区大量 泄漏引发火灾、爆炸或中毒等事件,影响厂区及可能危及厂外时需立刻启动此预案,立即发布公司级预警,拨打110、120,并立即通知应急指挥部,周边单位、环保部门及地方政府,联动政府请求立即派外部支援力量,同时出动车辆沿周边喊话,大范围疏散影响范围内的居民,特别是下风向的居民。

6.1.2响应程序

环境突发事件应急救援针对事件危害程度、影响范围和单位控制事态的能力,将事件分为不同等级,按照分级负责的原则,明确应急响应级别。应急响应的过程为接警、应急启动、控制及应急行动、扩大应急。

扩大或提高应急响应级别的主要依据是:

①突发环境事件的危害程度;

②突发环境事件的影响范围;

③突发环境事件的控制事态能力。

发生重大的突发环境事件,总指挥决定扩大应急范围后,立即按程序上报,启动相应级别的应急预案,以现场应急指挥为主的原则。

 

图6.1-1事故应急方案程序图

6.1.3应急结束

(1)应急结束条件

①引起事件的风险源得到有效控制、消除;现场检查确认无残余火种、热源,无物料泄漏。

②污染物已消除,废水已达标排放;泄漏物已得到控制,现场经检测无有毒有害气体。

③受伤人员已得到有效的救治,失踪人员已确认查实。

④损坏的设备或零件已修复或更换;装置已具备恢复正常生产的条件;撤离疏散人员已具备返回的条件。

⑤现场事故设备、设施,建筑已检查确认无危险隐患或可能发生次生危害。

(2)工作总结及向有关部门报告

①对突发环境事件或未遂突发环境事件,应在事件发生后由公司组织调查事件原因并召开事件分析会,查明突发环境事件发生原因、过程和人员伤亡,经济损失情况;确定事件责任者;提出事件处理意见和防范措施的建议;写出突发环境事件调查报告。

②应急状态结束后,向惠民县环保局等部门报告事件情况。

(3)发布应急终止命令的责任人和程序

①当现场符合应急结束条件时,按应急响应级别,由总指挥宣布应急结束,如启动政府应急预案,则由政府应急指挥宣布应急结束。

②应急救援指挥部向所属各专业应急救援队伍下达应急终止命令。

③应急救援指挥部将危险解除信号通报事件发生时已通报的相邻企业。

6.2应急措施

6.2.1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措施

6.2.1.1应急措施

(1)各作业岗位停止作业,关闭相应的机泵、电源、相邻贯通的管道工艺阀门,转移现场可燃或易燃物品;

(2)就近人员立即抢救或搜寻可能的受伤、被困人员;

(3)最早发现者应立即向本单位报警。小量泄漏时,现场人员应立即采取有效措施消除泄漏源。同时报告应急指挥部。当大量泄漏并难以控制时,现场人员立即报告应急指挥部。

(4)应急救援指挥部接到应急救援报告后,应当立即赶赴现场,统筹安排应急救援行动,防止事件蔓延、扩大,减少事件损失。

(5)警戒组根据泄漏物质的理化性质、燃烧特性、毒性以及现场监测结果设定初始隔离区,紧急疏散转移隔离区内所有无关人员,把手重要出入口。并根据实时监测空气中的浓度,及时调整隔离区的范围。消防灭火组消除事件现场所有点火源,防止燃烧和爆炸;并负责火灾事件的灭火、洗消和扑救工作。

(6)应急救援组人员佩戴好正压式空气呼吸器,穿防护服,才能进入事件现场,并根据现场情况,依据抢险及堵漏方案实施救援,所有堵漏行为必须采取防爆防毒措施,确保安全。

(7)环境事件产生的泄漏物料、消防废水,抢险救援组人员应及时收集排入厂区内的事故水池中,交由有资质的单位处理。

如:煤焦油废水在处理过程中需要投加化学药剂使污水中的油分和悬浮物产生凝聚和絮凝反应。聚丙烯酰胺PAM类高分子絮凝剂和聚合氯化铝经常作为煤焦油废水处理药剂使用。

(8)公安消防队到场后,由消防指挥员指挥火灾扑救,公司抢险人员协同扑救,消防灭火所产生的废水,应收集到事故水池内,经过沉淀处理后,回收使用。

(9)若事件区域离企业较近,有可能影响周边企业时,由通信联络小组及时通报周边企业,告知做好相应的防范准备。

6.2.1.2火灾爆炸的应急处置

(1)确认起火地点或位置;

(2)按报告程序报警;

(3)就地使用现场与附近的灭火去扑救;

(4)转移重要物资、资料或易燃、可燃物资,保持消防通道畅通;

(5)如有人在建筑物内时,须在安全的条件下组织搜救或通知消防人员搜救,遇有受伤人员,应及时抢救伤员;

(6)火势较小时,就地使用灭火器材灭火,当班人员可集中周边移动灭火器协同扑救;

(7)火势威胁工艺设备、管线和建筑物时,抢险救援组组织人员采取冷却降温的措施,启动就近灭火系统,敷设水带、消防水枪,实施灭火措施。

(8)利用消防水带对现场环境、设备进行冲洗时,抢险救援人员应站在上风向处,避免洗消时喷溅到身上;

(9)现场洗消时,对现场应急救援人员等接触有毒有害物质的人员进行清洁洗消,对防化衣应进行清洁洗消处理;

(10)遇火势无法控制时,及时疏散撤离所有人员;

(11)设置事故池,可用于收集事故状态下的事故废水,防止事故废水造成环境污染。

6.2.1.3水体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措施

(1)水污染物及主要来源

公司有可能发生有害液体流失,造成水突发环境事件的部位为生产、输送、储存煤焦油的设备、管路,主要集中在煤气站岗位、危废暂存场所,如煤焦油、危险废物等。

(2)水环境污染的原因分析

水环境污染多是由于意外事故或腐蚀等情况发生,使设备、管路出现漏点、断裂或设备检修操作不当等原因,有害液体流失造成。

(3)水环境污染的应急措施

①及时向公司领导及相关部门报告事件信息。

②公司领导及指挥部成员接到信息后立即赶到指挥部,迅速形成指挥中心。

③指挥部成员及各专业救援抢险队迅速赶到事件现场,根据指挥部的指令执行应急救援的职责。

④抢险救援组人员佩戴好防护用具,迅速组织查明有害液体流失的部位和原因,组织采取切断泄漏源,避免污染扩大范围。

⑤抢险救援组到达现场后,要根据废水排放走向跟踪监测受污染水体的污染状况,及时将情况汇报指挥部。

⑥当局势难以控制或者力量不足需要救援时,由现场总指挥决定向外报警求援。

(4)水体污染防治措施

①设置三级防控措施

一级防控:在仓库、车间在仓库、生产车间周围设有围墙,门口设有挡雨带,车间地面设置明沟,设备周边设置围堰、导流槽。消防废水可利用四周围墙、明沟、导流槽收集后,进入事故池。

二级防控

在厂区设置事故水池,可用于收集事故状态下的事故废水及泄漏物料,防止事故废水及泄漏物料外排。

三级防控

在厂区污水及雨水总排口前设置沙袋,防止突发环境事件情况下泄漏物料及消防废水经管线排入地表水水体。突发环境事件情况下,关闭挡板,将泄漏物料及消防废水排入事故水池中,收集后进入污水处理系统。

②处置时注意事项

a、对泄漏的应急处置,应注意根据其所含化学物质危险特性,采取处置措施。

b、泄漏物料在地面四处蔓延扩散时,设置围堰堵截,然后引流至安全地点;管路发生泄漏时,要及时关闭水阀,防止物料沿明沟外流。可用其他物料覆盖外泄的物料,降低物料向厂内的外流速度。

c、现场人员必须佩戴响应有效的防护器具,使用防爆的抢险、回收设备。

d、现场浓度较大时,视情况喷雾水稀释。

e、有影响临近企业时,及时通知,要求采取相应措施。

f、需要时,向临近企业请求设备、器材和技术支援。

g、必要时,向政府有关部门报告并请求增援。

h、现场清理泄漏物料时,将冲洗的污水排入事故水池进行处理;清理时可咨询有关专家,以决定安全和最佳方法后进行,必要时由具备资质的清洗机构清洗。

6.2.2.4环保设施故障时的应急处置措施

(1) 一旦发现异常,停止一切工作,当班班长立即上报应急指挥部,应急指挥部成员赶往废气处理岗位,做好先期处置工作。

(2)废气处理岗位操作人员在第一时间启动应急处理系统,对废气处理设施故障进行排查,停止一切生产,避免污染物进一步产生,确保未达标的废气不对外排放。

6.2.2.5煤气泄漏时的应急处置措施

(1)当发生煤气泄漏时,必须按照煤气发生炉停车操作规程进行操作,佩戴好安全防护装备,进行堵漏。煤气泄漏事故较大,如泄漏严重时,需进行撤离,一定要看清风向,必须往上风向进行撤离。

(2)如有中毒人员,必须由救援小组专业人员佩戴防毒面具、呼吸器、穿好防静电工作服,实施救援,将中毒人员救出后,放到通风良好的地方等待医护人员救援。

(3)如发生火灾,立即拨打119报警电话及时进行灭火,灭火期间所产生的消防水收集到事故水池后,经过沉淀处理后,回收生产使用。

6.2.2危险区的隔离

6.2.2.1区域界定原则

依据可能发生事件的类型、危害程度,危险级别进行界定。一般界定有毒、易燃易爆物质大量泄漏扩散时,可能造成扩散区内火灾、爆炸、中毒等危及安全生产、员工人身安全的区域为危险区。

6.2.2.2危险区域划分:

(1)中心区:事发点50m范围内

该区域内污染物扩散浓度大,有火灾、爆炸及中毒窒息等危险,故中心区人员应佩戴好安全防护用品和防毒用品,现场救援时,应切断电源、事故源,采取措施降低空气含量,封闭现场,非操作人员撤离现场并清点人数,周围设置警戒线。

(2)环境事件涉及区域:50-100m范围

此区域内浓度较大,有可能发生人员中毒窒息等危险,重点应做好安全防护工作,密切监视危化品扩散污染情况,根据污染情况做好人员疏散工作并清点人数,做好安全警戒。

(3)受影响区域:环境事件涉及区以外的区域

此区域距事发中心较远,空气中污染物浓度较小,救援工作重点应放在安全防护知识宣传、防护指导,做好基本应急准备。

6.2.3事件现场人员清点的方式及安置地点

(1)事件现场安置的地点

公司员工安置集中地点为上风口或厂区门口的安全集散地点。

(2)事件现场人员清点程序

公司内部员工以当日考勤表作为清点依据,由当班班长负责。发现缺员,应报告所缺员工的姓名和事件前所处的位置,立即派人进入灾区寻找失踪人员。

6.2.4应急人员进入、撤离现场的条件、方法

(1)应急人员进入现场的条件、方法

应急人员在接指挥指挥部通知后,立即带上救护和防护装备赶赴现场,等候命令,听从指挥,由组长分工,分批进入事发点进行抢险或救护。在进入事故点前,组长必须向指挥部报告每批参加抢险、救护人员的数量和名单。

(2)应急人员撤离现场的条件、方法

应急人员完成任务后,组长向指挥部报告任务执行情况以及应急人员安全状况,申请下达撤离命令,指挥部根据事件控制情况,即使作出撤离或继续抢险、救护的决定,组长若接到撤离命令后,带领应急人员撤离事故点至警戒区的安全地带,清点人员,向指挥部报告。

6.2.5人员的救援方式及安全保护措施

(1)人员的救援方式

①人员的救护方式

救援人员根据危险化学品的性质,佩戴齐全安全防护用品和携带安全保护装备方可进入现场抢救,严格控制救援人员的数量,禁止救援人员单独进入事件现场。救援人员进入有毒气体区域必须两人以上分组进行。

②救援人员必须在确保自身安全的前提下进行救援。

③救援人员必须听从指挥,了解有毒物质及现场情况,防护器具佩戴齐全。

④迅速将伤员抬离现场,搬运方法要正确。

⑤搬运伤员时需遵守下列规定:

a、根据伤员的伤情,选择合适的搬运方法和工具,注意保护受伤部位。

b、呼吸已停止或呼吸微弱以及胸部骨折的伤员,禁止背运,应使用担架或双人抬送。

c、搬运时动作要轻,不可强拉,运送时要迅速及时,争取时间。

d、严重出血的伤员,应采取及时止血包扎措施。

e、救援在高处作业的伤员,应采取防止坠落、摔伤措施。

f、抢救触电人员必须在脱离电源后进行。

(2)人员的安全保护措施

呼吸系统的防护:可能接触有毒气体时,必须佩戴自给式正压空气呼吸器。

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镜。

防护服:防静电工作服。

手防护:戴橡胶手套。

参加救护、救援人员必须按规定着装,佩戴好个人防护器具,并注意风向,在昏暗地区救援时,应配备照明灯具。

6.2.6应急救援队伍的调度及物资保障供应程序

(1)应急资源队伍的调度

根据需要,企业成立环境应急指挥中心,负责指导、协调突发性环境事件的应对工作。

环境应急指挥部中心根据突发性环境事件的情况通知有关部门及应急机构,救援队伍和事件所在地人民政府应急救援指挥机构。各应急机构接到事件信息通报后,立即派出有关人员和队伍赶赴事发现场,在应急指挥部统一指挥下,按照各自的预案和处置规程,相互协调,密切配合,共同实施环境应急和紧急处置行动,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成立前,各应急救援专业队伍必须在当地政府和事发单位的协调指挥下坚决、迅速地实施先期处置,果断控制或切断污染源,全力控制事件态势,严防二次污染和次生、衍生事件发生。

应急状态时,专家组组织有关专家迅速对事件信息进行分析、评估,提出应急处置方案和建议,供指挥中心领导决策参考。根据事件进展情况和形势动态,提出相应的对策和意见;对突发性环境事件的危害范围、发展趋势做出科学预测,为环境应急领导机构的决策和指挥提供科学依据;参与污染程度、危害范围、事件等级的判定,对污染区域的隔离和解禁,人员撤离与返回等重大防护措施的决策提供技术依据;指导各应急分队进行应急处理与处置;指导环境应急工作的评价,进行事件的中长期环境影响评估。

发生环境事件的有关部门要及时、主动向环境应急指挥中心提供应急救援有关的基础资料。

(2)指挥协调主要内容

环境应急指挥中心指挥协调的主要内容包括:

①提出现场应急行动原则要求;

②派出有关专家和人员参与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的应急指挥工作;

③协调各级、各专业应急力量实施应急支援行动;

④协调受威胁的周边地区危险源的监控;

⑤协调建立现场警戒区和交通管制区域,确定重点防护区域;

⑥根据现场监测结果,确定被转移、疏散群众返回时间;

⑦及时向当地人民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报告应急行动的进展情况。

(3)物质保障供应程序

①事件发生后,接到公司应急指挥部的通知后,立即通知后勤保障组。

②后勤保障组接到事件报告后,于30min内赶到出险地点,到达现场后,根据现场的具体情况,安排物资设备的供应,做好后勤保障工作。

6.3抢险、救援及控制措施

6.3.1救援人员防护、监护措施

(1)人员防护

呼吸系统的防护:可能接触有毒气体时,必须佩戴自给式正压空气呼吸器。

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镜

防护服:防静电工作服

手防护:戴橡胶手套

参加救护、救援人员必须按规定着装,佩戴好个人防护器具,并注意风向。

(2)人员监护

参加救护、救援人员的以互相监护为主,按照必须在确保自身安全的情况前提下进行救护原则处理,在救护中因为不可预见的因素因素而导致队员受伤的,其他救援人员发现是必须向指挥部报告,并作出是否申请支援的决定。若申请支援时,由指挥部下达预备救援队进入事件现场参加救援的命令,同时将受伤人员带离危险地区。

6.3.2现场实时监测及异常情况下抢险救援人员的撤离条件、方法

(1)撤离条件

发生以下情况,应急救援、抢险人员可以先撤离现场再报告:

①现场监测、检查,事件与原先评估情况不一致时;

②事件已经失控,可能发生爆炸、大火时;

③应急监测、抢险队员个体防护装备损坏,危害队员的生命安全时;

④发生突然性的剧烈爆炸,危及到自身生命安全;

⑤其他必须撤离的情况。

(2)撤离方法

抢险人员、监测人员组长应迅速组织相关人员有秩序地疏散到上风口警戒区的安全地带,疏散顺序从最危险地段先开始,相互兼顾照应,并根据风向指明集合地点。人员在安全地点集合,组长负责清点人数,并向指挥部报告情况。发现缺员,应报告所缺人员的姓名和事件前所处的位置,立即派人进入现场寻找失踪人员,提供急救。

6.3.3应急救援队伍的调度

(1)应急救援队伍的调度

根据需要,企业成立环境应急指挥中心,负责指导、协调突发环境事件的应对工作。

环境应急指挥中心根据突发环境事件的情况通知有关部门及其应急机构,救援队伍和事假所在地人民政府应急救援指挥机构,各应急机构接到事故信息通报后,立即派出有关人员和队伍赶赴事发现场,在应急救援指挥部统一指挥下,按照各自的预案和处置规程,相互协同,密切配合,共同实施环境应急和紧急处置行动。

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成立前,果断控制或切断污染源,全力控制事件态势,严防二次污染和次生、衍生事件发生。

应急状态时,专家组组织有关专家迅速对事件信息进行分析、评估,提出应急处置方案和建议,供指挥中心领导决策参考。根据事件进展情况和形势动态,为环境应急领导机构的决策和指挥提供科学依据;参与污染程度、危害范围、事件等级的判定,对污染区域的隔离与解禁,人员撤离与返回等重大防护措施的决策提供技术依据;指导各应急分队进行应急处理与处置;指导环境应急工作的评价,进行事件的中长期环境影响评估。

(2)指挥协调主要内容

环境应急指挥中心指挥协调的主要内容包括:

①提出现场应急行动原则要求;

②派出有关专家和人员参与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的指挥工作;

③协调各级、各专业应急力量实施应急支援行动;

④协调建立现场警戒区和交通管制区域,确定重点防护区域;

⑤协调受威胁的周边地区危险源的监控工作;

⑥根据现场监测结果,确定被转移、疏散群众返回时间;

⑦及时向当地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报告应急行动的进展情况。

6.3.4控制事件扩大的措施

(1)根据事件的危险性,有针对的制定详细实施的措施;

(2)对可能发生扩大的事件进行预测和预防;

(3)对事件应急预案进行调整及修改;

(4)完善撤离现场的路线及通讯。

6.3.5事件可能扩大后的应急措施

如发现事件有扩大的可能性,应急救援人员必须立即从事件现场撤离,向公司“应急救援指挥部”汇报,由“应急救援指挥部”实施紧急措施。

由应急指挥部上报惠民县环保局,请惠民县环保局准备或批准启动应急指挥程序。

6.3.6污染治理设施的运行与控制

本单位为防止水体突发环境事件,采取收集、处理和应急三级防治措施,收集事故废水,处理系统处理废水,保证正常及事故状态下废水不会对环境造成危害。具体运行、控制措施如下:

设置三级防控措施

一级防控:在仓库、车间在仓库、生产车间周围设有围墙,门口设有挡雨带,车间地面设置明沟,设备周边设置围堰、导流槽。消防废水可利用四周围墙、明沟、导流槽收集后,进入事故池。

二级防控

在厂区设置事故水池,可用于收集事故状态下的事故废水及泄漏物料,防止事故废水及泄漏物料外排。

三级防控

在厂区污水及雨水总排口前设置沙袋,防止突发环境事件情况下泄漏物料及消防废水经管线排入地表水水体。突发环境事件情况下,关闭挡板,将泄漏物料及消防废水排入事故水池中,收集后进入污水处理系统。

6.4应急监测

6.4.1应急监测方案

当发生环境应急事件时应急办公室应立即通知监测小组做好应急监测各项准备工作,现场采样监测人员做好准备,携带仪器设备(便携式报警仪),水质检测工具,防护设备(如需要必须佩戴防毒面具、呼吸器、防静电服)赶赴事件现场进行调查、监测和采样。

(1)危险物质、废水泄漏的监测

发生泄漏,采用目测和化学分析方法确定污染程度和危害程度。

目测:指人员沿被污染路线,查找污染界线,确定污染面积。

化验分析:指被污染的水源、水系、土壤进行现场取样分析,水系污染由化验室负责。土壤的污染分析取样后,送往专业检测机构检验。

(2)气体泄漏的监测

发生气体泄漏,采用目测和化学分析方法确定污染程度和危害程度。

目测:指人员佩戴防护器具沿被污染路线,查找污染界线,确定污染面积,由生产部负责。

化验分析:指被污染区域的空气进行现场和取样分析,现场采用可燃气体报警仪或CO报警仪进行检测,检测区域内空气中的有毒气体含量。

6.4.2应急监测因子

本公司应急监测因子为煤气、粉尘、SO2、NOx等。

6.4.3可能受影响区域的监测布点和频次

(1)监测布点

①大气监测布点

a、以事件地点为中心,根据事件发生地的地理特点、风向及其他自然条件,在事件发生地下风向(污染物漂移云团经过的路径)影响区域、抛体或低洼地等位置,按一定事件间隔的圆形布点采样。

b、根据污染物的特性在不同高度采样,同时在事故的的上风向适当位置布设监测对照点。

c、在距事件发生地最近的居民住宅或其他敏感区域应布点采样。

d、采样过程中应注意风向的变化,及时调整采样点位置,应同时记录气温、气压、风向和风速等。

②水质监测布点

在项目周边监测井进行布点监测。

(2)监测频次

污染物进入周围环境后,随着稀释、扩散、降解和沉降等自然作用以及应急处理处置后,其浓度会逐渐降低。为了掌握事件发生后的污染程度、范围及变化趋势,常需要实时进行连续的跟踪监测,对于确认事件影响的结束,宣布应急响应应行动的终止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应急监测全过程应在事发、事中和事后等不同阶段予以体现,但各阶段的监测频次不尽相同。

表6.4-1监测点位、监测频次一览表

监测点位

监测频次

追踪监测

事件发生地污染物浓度最大处

初始加密监测

视污染物浓度增减

连续监测2次浓度均低于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值或已接近可忽略水平为止

事件发生地最近的居民居住区或其他敏感区

初始加密监测

视污染物浓度增减

连续监测2次浓度均低于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值或已接近可忽略水平为止

事件发生地的下风向

4次/天

连续监测2-3天

事件发生地上风向对照点

2次/应急期间

 

6.4.4监测方案的调整

根据监测结果对污染物变化趋势进行分析,对污染扩散范围进行预测,并适时调整监测方案。

6.4.5监测人员的安全防护措施

呼吸系统的防护:可能接触有毒气体时,必须佩戴自给式正压空气呼吸器。

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镜

防护服:防静电工作服

手防护:戴橡胶手套

6.4.6内部、外部应急监测分工

(1)内部应急监测主要依托企业化验中心进行跟踪监测。

(2)外部监测主要委托有资质的监测公司进行跟踪监测。

6.4.7应急监测仪、防护器材、耗材、试剂等日常管理要求

应急物资:CO报警仪、可燃气体报警仪、防毒面具、空气呼吸器、防静电服等。

(1)防护器材定点存放,设专柜专人管理,对防护器材的完好负责;定期检查,要求无泄漏、表面整洁。

定期检查防护用品是否在使用期限内使用,超出使用期限的,一律不得使用。防毒、防尘类呼吸器应根据实际情况按时更换过滤材料。

(2)为适应应急监测工作事件紧,任务急的特点,对应急仪器实施专项管理和分类存放,加强日常养护。

专项管理:由领导指定责任管理人员,明确责任。

分类存放:按应急监测的性质对一起设备及其配套设施进行归类,划分水质应急监测区,大气监测区等,将水质或大气监测仪器、才睡或大气的采样工具、样品容器、监测防护设备等统一存放,同时仪器与相关试剂配套保存,以便取用。

(3)对有使用期限的试剂要定期检查,按保存条件保管,进行必要更换。保证在有效期内使用。

(4)要加强仪器设备的日常维护,制定养护制度并实施监督,确保制度落实。仪器养护不仅限于仪器设备本身,还包括应急监测通讯系统、供电等辅助系统。

6.5信息报告与发布

6.5.1内部

(1)24小时应急值班电话:0543-5268188

(2)内部信息报告的形式及要求

应急救援信号,以本公司现有通讯资源电话、手机、防爆对讲机为通知信号。在生产过程中,如岗位操作人员或巡检时发现目标发生泄漏,除立即采取相应措施外,同时应立即用电话向厂接警室报警,报警应口齿清晰,具体说明事件发生地点、事件概况等。

接警办公室接到报警后,依照事件的危险程度,立即向应急应急办公室有关人员汇报,并通知其他相关部门。

要根据事件地点,事态的发展决定应急救援形式(单位自救或采取社会救援)对于重大的环境事件,依靠本单位的力量不能控制时,应尽早争取社会支援,以便尽快控制事件的发展。

(3)内部事件的通报流程 

图6.5-1通报流程图

6.5.2上级

(1)上报的部门及通讯方式

当发生泄漏等突发环境事件时,应立即将事件信息报告至惠民县环保局等其他政府部门,以便实施紧急避险与救援。本公司向有关部门报告事件信息时,采用电话、手机等方式。

政府主管部门:

惠民县环保局:0543-5335728

(2)向上级部门报告的内容和时限

①报告突发环境事件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报告部门、报告时间、可能发生的突发环境事件的类别、起始时间、可能影响范围、预警级别、警示事项、事态发展、相关措施、咨询电话等。

②信息报告时限

事件发生后,现场有关人员应当立即向公司负责人报告,负责人接到报告后,应当于1小时内向惠民县环保局等有关部门报告。

6.5.3有关单位

(1)可能遭受事件影响的单位发出通报的方式、方法

当突发环境事件进一步可能危及周边区域内人身和财产安全或环境污染时,立即将事件信息报告至相关单位以便实施紧急避险与救援。本公司向有关单位通报事件信息时,采用电话、手机等方式。

(2)向有关单位发出请求支援信息的方式、方法

如事件较为严重,依靠企业自身力量无法消除危害时,立即向周边应急救援力量请求支援。向有关单位发出请求支援时,采用电话、手机等方式。依靠企业自身力量和周边可借助的力量扔无法消除危害时,立即向惠民县环保局及其他政府部门报告,请求支援。

有关单位联系方式如下:

表6.5-1各部门联系电话

部门名称

电话号码

惠民县环保局

0543-5335728

惠民县人民政府

0543-5321321

消防(气防)报警电话

119

急救中心

120

惠民县人民医院

0543-5699999

6.6应急终止

6.6.1应集终止条件

(1)事故现场得到控制,无废气排放,无废水泄漏;

(2)周边大气环境质量恢复至本底值或达到空气质量标准值;

(3)地表水水质恢复至本底值;

(4)地下水水质恢复至本底值水平或达到地下水三级标准值。

6.6.2应急终止的程序

一般事件、较大突发环境以及重大环境突发事件的应急终止由应急救援指挥部总指挥宣布应急终止。

应急终止由信息联络小组通知本单位相关部门、周边企业单位及人员事件应急已解除。

应急保障小组对现场进行保护,准备现场清洁洗消的工具和物资;信息联络小组整理和编制事件处理情况的上报文件,跟踪后续事故现场的清理工作。

6.6.3应急状态终止后,继续进行跟踪环境监测和评估工作的方案

(1)环境跟踪监测

突发环境事件发生后,长期对现场进行分时段检测,确定是否存在污染物超标情况,有则立即进行清理。

(2)评估工作

①事件原因、损失调查与责任认定;

②应急过程评价;

③事件应急救援工作总结报告;

④突发环境事件的修订。

 

7后期处置

当事故污染源已得到有效控制,事故现场处置已完成,现场监测符合要求,中毒受伤人员已得到救治,事故发生区基本恢复正常秩序,由相关部门宣布惠民县闽鑫金属制品有限公司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工作结束,并进行事故现场的善后处置。

应急行动结束后,惠民县闽鑫金属制品有限公司要做好突发环境事件的后期处置工作。主要包括:事故现场的后期处置、人员救治及损失赔偿,生态环境污染治理及植被恢复,经验教训总结及应急方案改进等内容。

7.1人员安置及损失赔偿

做好人员的救治及安置工作,对惠民县闽鑫金属制品有限公司全体员工及周边受影响的居民做好精神安抚工作,对受伤严重人员继续治疗,并及时对环境应急工作人员办理意外伤害保险赔偿事务。以保证惠民县闽鑫金属制品有限公司人心稳定,快速调整状态,尽快恢复正常工作。

7.2生态环境恢复

对受灾范围进行科学评估,并对遭受污染的生态环境进行恢复。

惠民县闽鑫金属制品有限公司对可能造成的环境污染进行连续监测,直至达到正常指标;若对环境造成重大影响时可以组织专家进行科学评估,并对受污染的生态环境提出相应的恢复建议。惠民县闽鑫金属制品有限公司根据专家建议,对生态环境进行恢复。

7.3事故调查报告和经验教训总结及改进建议

惠民县闽鑫金属制品有限公司在进行现场应急的同时,应急指挥部要抓紧进行现场调查取证工作,全面收集有关事故发生的原因,危害及其损失等方面的证据和资料,必要时要组织有关部门和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技术鉴定,对于涉及刑事犯罪的,应当请求公安司法部门介入和参与调查取证工作。

现场应急处理工作告一段落后,由应急指挥部根据调查取证情况,依据相关制度,拟定追究事故责任部门和责任人的意见,对于触犯刑法的,由公安司法部门追究刑事责任。

突发环境事件善后处置工作结束后,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认真分析总结事故经验教训,提出改进应急救援工作的建议。根据调查所获得数据,以及事件发生的原因、过程、进展情况及采取的应急措施等基本情况,填写突发环境事件报告,以书面形式报告处理事件的措施、过程和结果,事件潜在或间接的危害、社会影响、处理后的遗留问题,参加处理工作的有关部门和工作内容,最终形成应急救援总结报告及时上报惠民县环保局备案。

 

 

8应急保障

8.1人力资源保障

本项目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救援体系设事故应急指挥部、应急处置小组、应急保障小组和应急信息联络小组;各小组成员均为本项目职工,各级应急响应的人力调配如下:

Ⅲ级应急响应:

事故应急指挥部、警戒组、抢险救援组、通信联络组、后勤保障组、医疗救助组、环境监测组、消防灭火组全体成员。

Ⅰ、Ⅱ级应急响应:

事故应急指挥部、警戒组、抢险救援组、通信联络组、后勤保障组、医疗救助组、环境监测组、消防灭火组、专家组全体成员。

8.2 资金保障

本项目环境风险应急物资储备费用列入年度费用计划,应急总指挥(林国平)负责事故应急救援必要的资金准备,确保事故应急处置装备的添置、更新及紧急购置的经费。

8.3物资保障

根据环境风险事故应急抢险救援需要,应急总指挥(林国平)负责落实堵漏、围堰、拦截、危废暂存处置、人员防护等各类所需应急抢险装备器材。

物资保障由应急保障小组组长晁代强负责保管,日常储备物质的检查和核实。应急保障物资见下表:

 

表8.1-1应急保障物资

序号

名称

数量

单位

1

干粉灭火器

43

2

便携式可燃气体报警仪

15

3

消防毯

15

4

消防水桶

20

5

消防锨

10

6

消防沙

10

m3

7

医疗急救包

2

8

正压式空气呼吸器

10

8.4医疗卫生保障

医疗物资的种类、数量、存放地点和管理负责人情况见下表:

表8.4-1 医疗急救物资和装备储备情况

序号

名称

数量

位置

管理人

电话

1

医用应急包

1

办公室

林国平

13866655999

应急总指挥(林国平)负责落实与地方的医疗卫生、职业病防治部门的应急医疗救援协议的签订,落实急救药箱药品,急救器材的配备与更新。相关协作单位定期组织现场应急人员定期的医疗急救知识与技术的培训。

8.5交通运输保障

本项目未配备应急救援车辆。当本项目发生重大火灾事故需要救援时,通过火灾报警电话119与惠民县消防大队联系请求支援。

8.6 通讯与信息保障

本项目24小时应急电话为:0543-5268188。

应急指挥小组成员和相关的联动单位人员的联系电话见下表:

 

表8.6-1主要应急指挥小组成员和相关单位人员的联系方式

应急指挥部职务

姓名

移动电话

总指挥

林国平

13866655999

副总指挥

林生

15866667555

副总指挥

郁洪祥

13562340999

警戒小组组长

赵永星

15866659288

成员

陈清

18654333311

抢险救援组

申付才

18639506310

成员

孙加河

15068008111

成员

孙斌

18220180250

通信联络组

王冬强

18364910876

成员

方泰山

18764909502

后勤保障组

晁代强

13455770709

成员

冯云刚

13645364859

医疗救助组

薛皓

18339299336

环境监测组

王宝灯

15954731688

成员

张群

18254321856

消防灭火组

王兴宾

18863077122

成员

林永清

15866655186

8.7 其他保障

本项目配有平面布置图、人员疏散图、物料性质技术安全说明和应急救援指导手册等资料。

 

9、监督管理

9.1 应急预案演练

本项目年度进行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的综合演练。

(1)应急演练分为岗位级,车间级演练和配合政府部门演练三级;

(2)岗位级的演练由小组长组织进行,本公司内相关人员观摩指导;

(3)车间级演练由站应急指挥部组织进行,各应急小组参加;

(4)与政府有关部门的联合演练,由政府有关部门组织进行,站应急指挥部成员参加,应急小组人员参加配合;

(5)演练前,由应急储备小组负责落实所需的各种装备、物资、车辆、防护器材等;

(6)站前演练前由应急联络小组通知周边企业及居民,以避免造成不必要的影响。

(7)车间级演练为车间级预案全部功能的综合演练,演练频次每年2次;

(8)应急处置的演练情况由应急联络小组负责整理、评价和总结跟踪。

9.2 宣传教育

9.2.1 应急人员的培训内容

(1)危险源的分布、事故风险类型和影响范围及程度;

(2)事故报警与报告的程序、方式及内容;

(3)废气、废水的应急处置措施;

(4)各种应急设备设施及防护用品的使用与正确佩戴;

(5)应急疏散程序与事故现场的保护;

(6)医疗急救知识与技能;

(8)物料泄漏紧急处置措施;

(9)物料的理化性质、应急措施。

9.2.2 公众的培训

(1)本项目可能发生的重大环境事故及其后果;

(2)事故报警与报告;

(3)泄漏事故处置知识;

(4)自救与互救的基本常识;

(5)疏散的路线和信息的获取。

10.2.3 应急培训要求

(1)针对性:不用岗位和应急职责人员予以不同的培训内容;

(2)周期性:车间级培训每年2次;

(3)新员工:新员工的环境风险应急培训在员工上岗之前完成。

9.3责任与奖惩

9.3.1奖励

在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工作中有下列事迹之一的个人,依据有关规定给予表彰。

(1)出色完成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任务,成绩显著的;

(2)对防止突发环境事件的发生,使国家、集体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免受或者减少损失,成绩显著的;

(3)对事件应急准备与响应提出重大建议,实施效果显著的;

(4)有其他特殊贡献的。

9.3.2责任追究

在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工作中有下列行为的,按照相关规定对有关责任人员视情节和危害后果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1)不认真履行环保法律、法规而引发环境事件的;

(2)不按照规定制定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拒绝承担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准备义务的;

(3)不按照规定报告、通报突发环境事件真实情况的;

(4)拒不执行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不服从命令和指挥或者在事件应急响应时临阵脱逃的;

(5)盗窃、贪污、挪用环境事件应急工作资金、装备和物资的;

(6)阻碍环境事件应急工作人员依法履行职责或者进行破坏活动的;

(7)散布谣言,扰乱社会秩序的;

(8)有其他对环境事件应急工作造成危害的行为的。

 

10附则

10.1名词术语

(1)危险化学品

指《危险化学品名录》和《剧毒化学品名录》中的属于爆炸品、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易燃气体、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有毒品和腐蚀品的化学品。

(2)危险废物

指列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或者根据危险废物鉴别标准和危险废物鉴别技术规范(HJ/T298)认定的具有危险特性的固体废物。

(3)环境风险源

指可能导致突发环境事件的污染源,以及生产、贮存、经营、使用、运输危险物质或产生、收集、利用、处置危险废物的场所、设备和装置。

(4)重大危险源

指长期的或临时的生产、搬运、使用或者储存危险物品,且危险物品的数量等于或者超过临界量的单元(包括场所和设施)。

(5)环境敏感区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规定,指依法设立的各级各类自然、文化保护地,以及对建设项目的某类污染因子或者生态影响因子特别敏感的区域。

(6)环境保护目标

指在突发环境事件应集中,需要保护的环境敏感区域中可能受到影响的对象。

(7)环境事件

指由于违反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经济、社会活动与行为,以及由于意外因素的影响或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等原因致使环境受到污染,生态系统受到干扰,人体健康受到危害,社会财富受到损失,造成不良社会影响的事件。

(8)突发环境事件

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重大财产损失和对全国或者某一地区的经济社会稳定、政治安定构成重大威胁和损害,有重大社会影响的涉及公共安全的环境事件

(9)危险化学品事故

指由一种或数种危险化学品或其能量意外释放造成的人身伤亡、财产损失或环境污染事件。

(10)次生衍生事件

某一突发公共事件所派生或者因处置不当而引发的环境事件。

(11)应急救援

指突发环境事件发生时,采取的消除、减少事件危害和防止事件恶化,最大限度降低事件损失的措施。

(12)应急监测

指在环境应急情况下,为发现和查明环境污染情况和污染范围而进行的环境监测,包括定点监测和动态监测。

(13)泄漏处理

泄漏处理是指对危险化学品、危险废物、放射性物质、有毒气体等污染源因事件发生泄漏时所采取的应急处置措施。泄漏处理要及时、得当,避免重大事件的发生。泄漏处理一般分为泄漏源控制和泄漏物处置两部分。

(14)恢复

指在突发环境事件的影响得到初步控制后,为使生活和生态环境尽可能恢复到正常状态而采取的措施或行动。

(15)应急预案

指根据可能发生的环境事件的类别、危害程度的预测,而制定的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救援方案。要充分考虑现有物质、人员及环境风险源的具体条件,能及时有效的统筹指导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救援行动。

(16)分类

指根据突发环境事件发生的过程、性质和机理,对不同环境事件划分的类别。

(17)分级

分级指按照突发环境事件严重性、紧急程度及危害程度,对不同环境时间划分的级别。

(18)应急演练

为检验应急预案的有效性、应急准备的完善性、应急响应能力的适应性和应急人员的协同性而进行的一种模拟应急响应的实践活动。根据所涉及的内容和范围不同,可分为单项演练、综合演练和指挥中心、现场应急组织联合进行的联合演练。

(19)应急响应

事故发生时有关组织或人员采取的应急行动。

(20)恢复

事故的影响得到初步的控制后,为使生产、工作、生活和生态环境尽快恢复到正常状态而采取的措施或行动。

10.2预案解释

本预案由应急指挥部负责编制和解释。

10.3修订情况

随着应急救援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修改和完善,部门职责或应急资源发生变化,或者应急过程中发现存在的问题和出现新的情况,应及时修订完善预案。

应急预案修订由应急指挥部根据演练结果及其他信息,每年组织一次修订,以确保预案的持续适宜性,修订时间和修订方式视具体情况而定。

在下列情况下,应对应急预案及时修订:

(1)危险源发生变化(包括危险源的种类、数量、位置);

(2)应急机构或人员发生变化;

(3)应急装备、设施发生变化;

(4)应急演练评价中发生存在不符合项;

(5)相关环境保护和环境应急的法律、法规发生变化;

10.4实施日期

本预案经应急指挥部成员审议通过后由总指挥签发后生效。

 

11 附件

1.内部应急人员的职责、姓名、电话清单

2.外部接口电话

3.项目平面布置及应急疏散路线图

4.项目危险源分布图

5.项目地理位置图

6.常备物资一览表

(二)脱硫脱硝除尘塔故障应急专项预案

1.1环境风险源与环境风险评价

我公司涉及大气环境污染的环境风险源有:生产过程中脱硫脱硝除尘系统故障造成加热炉燃烧废气的超标排放。

本项目发生大气污染环境事件的主要诱因为:脱硫脱硝除尘系统故障,违法排放生产过程中加热炉燃烧废气。可对周边大气环境环境造成较大影响。

本公司涉及的主要风险物质为加热炉燃烧废气。

1)影响范围及危害后果分析

加热炉燃烧废气处理装置失效:废气处理系统主要处理加热炉的燃烧废气,主要成分有烟尘、氮氧化物、二氧化硫等,加热炉的燃烧废气经“水幕除尘+双碱法脱硫+SNCR脱硝工艺”处理达标后通过一根33m脱硫脱硝塔高空排放。在发生加热炉的燃烧废气事故排放情况下,主要影响对象有街北赵村和王家店子村村民。废气治理设施失效和故障时,加热炉燃烧废气将对项目周围大气环境及敏感点造成一定的影响。

脱硫脱硝塔事故类型及危害程度

事故类型

危害程度

烟风系统故障

 

烟道温度过高超过140℃,造成脱硫系统设备受热变形、系统内除雾器塑胶、吸收塔出口玻璃钢烟道或其他不耐高温设施烧毁。

旁路阀、入口阀控制回路断电,脱硫系统连锁保护动作跳窑循环风机主机。

吸收塔系统故障

浆液循环泵跳闸,连锁保护脱硫系统造成旁路阀、入口阀自动切换致使脱硫系统停运。

吸收塔液位过高,溢流(6.8米),易造成增压风机出口烟道进浆液或脱硫系统集水坑溢流。

吸收塔内除雾器变形、软化、坍塌,造成脱硫系统和主机长期停运。

吸收塔内浆液PH值过低,造成设备或管道严重腐蚀,脱硫系统和主机长期停运。

吸收塔内PH值过高,造成设备或管道严重结垢,脱硫系统和主机长期停运。

脱硫系统失电

电场产生严重闪络而跳闸

浆液外泄

造成人身安全、环境污染等严重影响

 

 

 

其他附属设备故障

 

搅拌器故障,影响吸收塔长期运行。

氧化风机故障,影响吸收塔长期运行。

真空皮带脱水系统故障,影响吸收塔长期运行。

供浆系统故障,影响吸收塔长期运行。

浆液排出泵故障,影响吸收塔长期运行。

工艺水系统故障,造成脱硫系统停运。

2)预防和应急措施

预防措施:

(1)保证泄漏预防检测设施、设备的投入。

(2)按照设备报废标准,及时报废设备。

(3)设计时应依据适当的设计标准,采取可靠措施。

(4)采用合理的工艺技术,正确选择材料材质、结构、连接方式、密封装置和相应的保护措施。

(5)把好物资进厂关,确保设备管线的质量。

(6)新管线、新设备使用前,严格按规程进行耐压试验、气密性试验和探伤,严格控制有隐患的设备投入使用。

(7)正确使用和维护,严格按操作规程操作,不得超温、超压、超振动、超位移、超负荷生产,严格执行设备维护保养制度,认真做好巡检工作,做到运密封点无漏气、漏液。

(8)对安全防护设施进行维护,保证灵敏可靠。如果失灵,危险性更大。

(9)工作人员必须正确佩戴劳动防护用品,使用防爆工具。

(10)保证废气治理设施完好、正常运行。

应急措施:

公司应急指挥中心组织有关部门和专家,根据事件的危害程度、紧急程度和发展势态,以及政府发布的三级预警(蓝、黄、橙),结合公司的实际情况,应对事件做出如下判断:

(1)启动三级应急预案,并根据具体情况作出相应调整。

(2)现场处置人员应根据环境事故的特点,配备相应的专业防护装备,采取安全防护措施,严格执行应急人员出入事发现场程序。

(3)开启洗消喷淋设施,防治大气污染物高浓度排放。

(4)参加救护、救援人员以互相监护为主,按照必须在确保自身安全的前提下进行救护处理。

(5)受灾群众的安全防护。

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负责组织群众的安全防护工作,主要工作内容如下:

a. 根据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性质、特点,告知群众应采取的安全防护措施;

b. 根据事发时当地的气象、地理环境、人员密集度等,确定群众疏散的方式,指定有关部门组织群众安全疏散撤离;

c. 在事发地安全边界以外,设立紧急避难场所;

d. 事故状态下各单位、部门逃生人员根据引导人员的指引下沿上风向分片、分区沿着主干道进行逃生,逃生人员应互相照应,特别注意保护老、弱、病、残、孕等人员的疏散。逃生过程中要注意风向的变化。

1.2应急处置基本原则

1) 能够体现应急工作统一指挥、快速响应、平战结合的特点。

2) 注意与上级主管和政府相关部门或其他外部单位的应急预案相衔接。

3) 内容言简意赅、重点突出。

1.3组织机构及职责

1.3.1指挥机构:

表1.3.1-1主要应急指挥小组成员和相关单位人员的联系方式

应急指挥部职务

姓名

移动电话

总指挥

林国平

13866655999

副总指挥

林生

15866667555

副总指挥

郁洪祥

13562340999

警戒小组组长

赵永星

15866659288

成员

陈清

18654333311

抢险救援组组长

申付才

18639506310

成员

孙加河

15068008111

成员

孙斌

18220180250

通信联络组组长

王冬强

18364910876

成员

方泰山

18764909502

后勤保障组组长

晁代强

13455770709

成员

冯云刚

13645364859

医疗救助组组长

薛皓

18339299336

环境监测组组长

王宝灯

15954731688

成员

张群

18254321856

消防灭火组

王兴宾

18863077122

成员

林永清

15866655186

专家组:由市、县安监局、消防部门及公司应急救援指挥中心成员组成。

图1.3.1-1通报流程图

1.3.2职责

1.3.2.1 指挥机构的主要职责

(1)贯彻、执行国家、当地政府,上级主管部门关于突发环境事件发生和

应急救援的方针、政策及有关规定。

(2)组织制定、修改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救援预案,组建应急救援队伍,有计划地组织应急救援培训和演练。

(3)审批并落实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救援所需的监测仪器、防护器材,救援器材等的购置。

(4)检查、督促做好突发环境事件的预防措施和应急救援的各项准备工作。

(5)批准应急救援的启动和终止。

(6)及时向上级有关部门报告突发环境事件的具体情况,必要时向有关单位发出救援请求,并向周边单位通报相关情况。

(7)组织指挥救援队伍实施救援行动,负责人员、资源配置,应急队伍的调动。

(8)协调事件现场有关工作,配合政府部门对环境进行恢复,事件调查等工作。

(9)负责对员工进行应急知识和基本防护方法的培训,向周边企业,敏感点等提供本单位有关危险化学品特性、救援知识等的宣传材料。

1.3.2.2指挥人员分工及职责

(1)总指挥:由林国平担任,联系电话:13866655999

主要职责如下:

①发布和解除应急救援命令信号。

②全盘组织指挥应急救援队伍开展事故应急救援行动、善后处理、生产恢复。

③负责及时向上级有关部门(公安消防、安检、环保、质检、卫检)报告发生的事故。

④及时通报友邻单位,告知灾情程度,风向等事故情况,必要时向有关单位发出支援请求。

⑤负责组织或协调上级主管部门对事故的调查处理,事故的整改。

(2)副总指挥:由林生、郁洪祥担任,联系电话分别为:15866667555、13562340999

主要职责如下:协助总指挥负责应急救援的具体指挥工作,总指挥不在时形式总指挥职责。

(3)警戒组:由赵永星担任组长,联系电话为:15866659288

成员:陈清,联系电话为:18654333311

主要职责如下:

①设置警戒、防护区域。

②组织人员撤离现场,并做好各类安全保障工作。

③协调周边企业和群众的安全疏散和撤离。

(4)抢险救援组:由申付才担任组长,联系电话为:18639506310

成员:孙加河,联系电话为:15068008111  孙斌,联系电话为:18220180250

主要职责如下:

①在指挥部的指挥下参加抢险救援。

②负责组织当班人员在事件发生时将发生区域内的人员、物资抢救到安全地点,防止事态扩大。

(5)通信联络组:由王冬强担任组长,联系电话为:18364910876

成员:方泰山,联系电话为:18764909502

主要职责如下:

①负责向公司应急指挥部报告。

②及时与当地政府、环保等部门取得联系。

③负责现场的通讯联络任务。

(6)后勤保障组:由晁代强担任组长,联系电话为:13455770709

成员:冯云刚,联系电话为:13645364859

主要职责如下:

①负责厂区应急后保障工作。包括:现场医疗救护指挥及中毒、受伤人员分类抢救和护送转院;准备抢救受伤、中毒人员的生活必需品供应。

②负责应急救援现场人员疏散,车辆准备,组织受伤人员的急救。

(7)医疗救助组:由薛皓担任组长,联系电话为:18339299336

主要职责如下:

①负责对事件现场的伤员转移、救助工作。

②协助医疗救护部门将伤员护送到相关单位进行抢救和安置。

③发生重大污染事件时,组织厂区人员安全撤离现场。

④协助领导小组做好善后工作。

(8)环境监测组:由王宝灯担任组长,联系电话为:15954731688

成员:张群,联系电话为:18254321856

主要职责如下:

负责联系监测单位并且配合监测人员进行污染物监测;负责事件现场的临时协调工作;负责组织应急专家为事件处理提供信息;根据具体情况负责与消防、环保、卫生、安全等政府部门的联系,寻求技术援助。

(9)消防灭火组:由王兴宾担任组长,联系电话为:18863077122

成员:林永清,联系电话为:15866655186

主要职责如下:

负责火灾事件的灭火、洗消和扑救工作,重大火灾时配合上级消防部门开展应急灭火救援工作。

(10)专家组:由市、县安监局、消防部门及公司应急救援指挥中心成员组成。

专家组在公司应急指挥中心领导下开展应急工作,职责如下:

①为现场环保应急工作提出环保应急救援方案、建议和技术支持。

②参与制定环保应急救援方案。

③负责公司环保应急指挥中心交办的其他任务。

 

1.4预防与预警

1.4.1风险源监控

1、对脱硫脱硝除尘系统重要设备、设施按照有关主管单位规定进行经常性的检测、检验,并做好记录。

2、厂内24小时值班,按照公司巡检制度,每小时进行循环检查,并做好检查记录。

3、岗位员工每季度定期对所有设施,进行一次全面检查,严禁无关人员进入。

1.4.2预防与应急准备

厂应急指挥中心和厂部机关相关职能部门通过以下途径获取可能发生的加热炉燃烧废气信息:

a)厂应急指挥中心获取并公开发布的预警信息;

b)车间上报的预警信息;

c)对发生或可能发生的重特大事件,经风险评估得出的事件发展趋势报告。

1.4.3预警

预警包括事故预警和风险预警。厂应急指挥中心接到现场加热炉燃烧废气事故排放可能发生或已经发生的应急报告后,应立即通知安全环保、生产、技术、设备相关部门专业人员,到达事故现场,根据现场情况预测可能造成的后果和污染危害程度、紧急程度、发展事态。并对大气污染级别按公司级、车间级和岗位级做出判断。企业应急指挥中心根据预测结果,应进行以下预警:

岗位级事件:发现人→周围人员→当班班长;

车间级事件:发现人→周围人员→车间主管→应急领导小组;

公司级事件: 发现人→周围人员→车间主管→应急领导小组→周边保护目标→环保主管部门→当地政府;

一般及以上事件:发现人→周围人员→车间主管→应急领导小组→周边保护目标→环保主管部门→当地政府。

进入预警状态后,应当采取的措施:

1)立即启动相应的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

2)发布预警公告。岗位级预警由公司安环科负责发布;车间级预警上报环境保护部门决定发布;公司级预警上报惠民县人民政府决定发布。

3)转移、撤离或疏散可能受到危害的人员,并进行妥善安置;

4)指令各环境应急救援队伍进入应急状态,上报环境监测部门立即开展应急监测,随时掌握并报告事态进展情况。

5)针对突发事件可能造成的危害,封闭、隔离或者限制使用有关场所,中止可能导致危害扩大的行为和活动;

6)调集环境应急所需物资和设备,确保应急保障工作。

预警级别:

1)预警级别的划分

本应急预案预警行动分为IV级:

IV级预警

是指在生产线工段小范围局部发生事故,只影响到厂区局部安全生产运行的事故,对应的事故类型本单位容易控制,是最低应急级别。此类对公司作业人员及周边环境的影响可以忽略。

对应事故类型:

发生一般的加热炉燃烧废气少量泄漏,工作人员或部门有能力及时作出有效的处理;

III级预警

是指在厂区内发生事故,只影响到厂区安全生产运行的事故,对应的事故类型本单位可以控制,此类对公司作业人员及周边环境的影响可以忽略。对应事故类型:厂区小规模的加热炉燃烧废气事故排放,工作人员、厂区负责人有能力及时作出有效的处理;

II级预警

是指厂区内发生较大规模加热炉燃烧废气事故排放及安全生产事故,影响厂区整体安全生产运行的突发事故,必须动用公司应急救援力量才能控制;此类事故不会明显造成公司以外的后果,周边人群一般不会直接受事故影响。

对应事故类型:

①发生较大的加热炉燃烧废气泄漏事故。

②周边单位发生火灾、爆炸,没有威胁厂区设备设施,厂区能够控制;

③中等程度的人员中毒事故,中毒人员有1~2人出现昏迷;

④发生设备爆炸,有人员受重伤,现场消防设施损坏事故;

⑤加热炉燃烧废气收集装置事故性瘫痪。

企业Ⅰ级应急响应【扩大应急(社会区域应急响应)】

当公司内部无法控制事故的扩大或可能影响周边环境时,应启动Ⅰ级应急响应,并由应急总指挥报请启动惠民县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对应事故类:

①公司发生大面积火灾,加热炉燃烧废气难以控制或设备爆炸事故,有1人以及以上等的综合性事故或中毒人员有3人及以上出现昏迷;

②加热炉燃烧废气处理设备失效,事故排放造成污染物落地浓度超标;

③II级事故扩大可能会给周边地区造成环境、人员、生活影响。

 预警内容
     本企业突发环境事件的预警,指的是当可能发生或已经发生环境突发事件时,怎样在第一时间内将危险信息传送给企业所有人员和周边涉及人员,以及怎样准备及进行应急救援工作,将人员伤害和经济损失降至最低。
    当企业收集到的有关信息能够证明突发环境事件即将发生或者发生的可能性增大时,必须要按照本应急预案执行。
    进入预警状态后,企业根据可能发生或者已经发生的突发环境事件的危害程度,及时上报给当地政府相关部门,政府相关部门及企业各部门应当迅速采取以下措施:
   ① 立即启动相应事件的应急预案。
    ② 按照环境事故发布预警的等级,向全公司及附近居民发布预警等级。

一级预警:现场人员报告值班调度核实情况后立即报告公司领导,公司应急指挥中心通知相关机构协助应急救援。若可能发生的环境事件严重,应当及时向县、市政府部门报告,由县、市领导决定后发布预警等级。

二级预警: 现场人员或调度向负责安全环保专员报告,由安全环保专员负责上报事故情况,公司应急指挥部宣布启动预案。

三级、四级预警: 现场人员立即报告部门负责人和值班调度并通知安全环保专员,部门负责人或调度视现场情况组织现场处置,安全环保专员视情况协调相关部门进行现场处置,落实巡查、监控措施;如隐患未消除,应通知相关应急部门、人员作好应急准备。

③转移、撤离或者疏散可能受到危害的人员,并进行妥善安置。

④指令各应急专业队伍进入应急状态,环境监测人员立即开展应急监测,随时掌握并报告事态进展情况。

⑤目针对突发事件可能造成的危害,封闭、隔离或者限制有关场所,中止可能导致危害扩大的行为和活动。

⑥ 调集应急处置所需物资和设备,做好其他应急保障工作。

预警措施

(1)对一般的预警信息,事故所在部门立即报告部门负责人和安环科,并启动相应应急预案进行处置。

(2)对较大以上等级的预警信息,事故所在部门负责人立即报告安环科,经应急救援领导小组同意后启动公司应急预案进行先期处置。

预警发布、调整与解除

(1)对突发环境事件进行分析判断,确认各种来源信息可能导致的环境污染程度,初步确定预警范围并向公司应急指挥部报告,由指挥部发布预警信息。

(2)预警警报发布后,公司应急指挥部各职能部门应当迅速作好有关准备工作,应急队伍应当进入待命状态。

(3)根据可能发生的突发环境事件的控制程度和发展态势,当危害程度超出已发布预警范围时,则应提高预警级别;当事故得到有效处置,危害程度明显小于已发布预警范围时,则应降低预警级别。

(4)经对事故信息进行分析、判断,或者经应急指挥部会商,事故得到控制或隐患已消除,可宣布预警结束。

报告内容:报告部门、报告时间、可能发生的突发环境事件的类别、起始时间、可能影响范围、预警级别、警示事项、事态发展、相关措施、咨询电话等。

调整与解除:确定事件级别,实时掌控事态发展,及时调整预警级别,事件危机解除后30分钟内发布解除预警信息。

1.5信息报告程序

1)单位内部信息报告

(1)公司应急救援24小时报警电话:0543-5268188

(2)报告的形式及要求:当确认发生车间级及以上级别事故时,第一发现人应通过喊话、对讲机、电话的形式立即报告事故所在车间,同时上报公司应急救援指挥小组,应急救援指挥小组要及时向应急救援指挥部汇报事故情况,以利于及时组织其他应急救援部门投入应急救援工作。

(3)内部事故信息的通报流程:

 

2)环境事件信息上报

应急救援领导小组成员在事故发生后立即拨打环保应急电话:0543-5335728 ,并向地方人民政府报告事故信息,随时报告事故应急救援进展情况。

情况紧急时,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可以直接向事故发生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或主管部门报告。

初报可用电话直接报告,主要内容包括:环境事故的类型、发生时间、地点、污染源、主要污染物质、人员受害情况、事件潜在的危害程度、转化方式趋向等初步情况。

续报可通过网络或书面报告,在初报的基础上报告有关确切数据,事件发生的原因、过程、进展情况及采取的应急措施等基本情况。

处理结果报告采用书面报告,处理结果报告在初报和续报的基础上,报告处理事件的措施、过程和结果,事件潜在或间接的危害、社会影响、处理后的遗留问题,参加处理工作的有关部门和工作内容。

3)向周边友邻单位通报

当突发事件可能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公司应及时向周边友邻单位通报事故情况。通报信息包括:事件发生的性质、时间、地点、发展态势等,友邻单位应做好紧急防范措施。

1.6应急响应与应急处置

1.6.1应急响应

1.6.1.1分级响应

预案突发事故响应分级及内容见表1.6.1.1-1:

表1.6.1.1-1突发事故应急响应机制

级别

类型

事故描述

污染事故及影响范围

工作组织与上报

I级

区域级

事故涉及的有害影响可能扩大到公共区域(居民区),需要动用政 府部门以上应急救援力量才能控制

厂区大面积火灾、爆炸、加热炉燃烧废气处理设备失效大气污染物扩散至周边区域,造成影响

由省应急机构指挥,滨州应急机构协助。上报至山东省人民政府、山东省环保厅、山东省应急办、滨州市环保局、滨州市人民政府、惠民县县环保局、惠民县人民政府等相关部门

II级

公司级

事故实际的范围在公司范围内,需要动用公司应急救援力量才能控制,但其影响预期不会扩大到公共区域

加热炉燃烧废气收集装置事故性瘫痪;厂区发生较大规模火灾、爆炸,影响范围主要在公司内

上报至滨州市环保局、滨州市人民政府、惠民县环保局、惠民县闽鑫金属制品有限公司应急指挥部

Ⅲ级

厂区级

事件涉及的有害影响范围为厂区,需要动用厂区应急救援力量来控制,影响预期不会扩大到其他工段

厂区发生小规模的加热炉燃烧废气泄漏,影响范围局限在厂区内

安全环保监管部负责人

IV级

工段级

事件涉及的有害影响为个别工段,不需动用厂区应急救援力量即可修复

突发环境事件后,加热炉燃烧废气小范围泄漏,不会影响厂区的正常生产

厂区负责人

1.6.1.2响应程序

图1.6.1.2-1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响应程序

1.6.1.3应急结束

当污染物得到处理,遇险人员全部得救,事故现场得以控制,环境符合有关标准,导致次生、衍生事故隐患消除后,现场指挥部确认事故现场对相关人员和周边环境不会再造成危害,经应急救援领导小组确认和批准,总指挥宣布应急救援工作结束,现场应急救援队伍撤离现场,并通知本公司相关部门、周边社区及人员,事故危险已解除,现场应急处置工作结束。

1.6.2应急措施

1)二级防控体系

一级防控措施:厂区内设置“水幕除尘+双碱法脱硫+SNCR脱硝工艺”组合的加热炉燃烧废气净化处理设施,保证生产过程中的废气得到有效处理。

二级防控措施:厂区设置了堵漏器材,吸附、捕消器材等事故后可及时堵漏,吸收有害气体,最大限度的减少对大气的污染。

2)事故应急措施

加热炉燃烧废气处理设备发生故障应急措施:

一旦加热炉燃烧废气处理设备停止运行失效,需采取如下措施:

(1)【启动I级响应】

加热炉燃烧废气处理设备操作人员要及时向设施负责人汇报,废气处理设施负责人确认消息后上报应急指挥中心,应急指挥中心启动应急,组织各应急小组准备就绪。

(2)【停止生产】

生产车间负责人立即负责停止生产,以减少废气量的产生;

(3)【抢险抢修小组抢修】

加热炉燃烧废气处理设施负责人联系应急指挥中心,派抢险抢修小组进行处理设施的抢修。注意:抢险抢修小组人员穿戴好正压式空气呼吸器。抢修人员依照公司《烟气净化系统运行规程》进行排查和抢修。

(4)【紧急疏散、警戒】车间安全人员负责

①车间安全人员负责车间无关人员公司内疏散路线的确定,应急指挥中心负责员工疏散路线和目的地的确定。

②及时告知下风向的村庄等环境敏感点进行人员疏散。

③警戒保卫小组负责职工的有序撤离。

④警戒保卫小组禁止非救援人员和车辆进入公司。

(5)【应急监测】环保监测小组负责

①本公司环境监测小组联系外界检测机构,监测废气泄漏点下风向涉及的环境敏感点以内二氧化硫、TSP、氮氧化物等污染物浓度。每天采用4次(发生事故后每6小时采样一次),同时将监测结果向应急指挥中心报告。

②加热炉燃烧废气污染物浓度降至容许范围内后停止监测。

受伤人员现场救护、救治与医院救治

a)依据事件分类、分级,附近疾病控制与医疗救治机构的设置和处理能力,制订具有可操作性的处置方案,应包括以下内容:

(1)可用的急救资源列表,如急救中心、医院、疾控中心、救护车和急救人员;

(2)应急抢救中心、毒物控制中心的列表;

(3)国家中毒急救网络;

(4)伤员的现场急救常识。

b)迅速指派应急救援有关人员到达事故现场,组成现场应急指挥部,指挥事故现场的抢险救灾工作;

(1)确认泄漏毒物种类、名称,危害特性,应采取隔离、疏散措施,设定初始隔离区,封闭事故现场,避免无关人员进入事件发生区域;

(2) 应急人员应佩戴个人防护用品进入事件现场,实时监测空气中有毒物质的浓度;

(3) 执行医疗救护的应急救援人员佩戴好个人防护用品,迅速将患者转移至上风口,根据受伤情况进行现场急救,严重者迅速送往医院抢救;

(4) 对事故现场进行洗消,严格控制消洗污水合格排放,防止次生二次污染事故;

1.7安全防护

1.7.1应急人员的安全防护

a) 禁止应急人员无安全防护进入污染区域;

b) 佩戴防护器具符合安全规范要求;

c) 做好应急工程中人员人员的安全监护。

1.7.2受灾群众的安全防护

a) 禁止无关人员和车辆进入污染区域;

b) 对现场及周围人员进行防护指导、人员疏散;

c) 有毒区域的交通车辆、人员进出管制等工作。

1.8应急状态解除

1.8.1应急终止的条件

经应急处置后,现场应急指挥部确认下列条件同时满足时,向应急指挥中心报告,应急指挥中心可下达应急终止指令:

a)公司应急指挥中心的应急处置已经终止;

b)事件得到有效控制;

c)损失控制在最小;

d) 伤员得到妥善救护、安置,社会影响减到最小。

1.8.2应急终止程序

a)应急中心确认应急终止符合条件。

b)应急总指挥宣布应急终止。

1.9应急物资与装备保障

1.9.1现场通讯保障及后勤服务 

厂行政事务中心、物资中心做好车辆和物资的使用准备工作。厂办、调度室做好通讯保障工作。

1.9.2现场救护和医疗

行政管理部负责应急救护的组织与协调工作。

1.9.3应急物资供应及运输 

物资中心负责应急救援物资的采购供应,行政事务中心负责邮寄物资运输工作。

1.9.4应急救援物资

各单位根据本厂生产装置有毒有害危化品的特性及事故情况,依据其职责配备应急救援中所需的消防器材、各种救援机械和设备、监测仪器、堵漏和清除污染材料、交通工具、个人防护设备、通讯器材、应急电源、照明、医疗设备和药品、生活保障物资等,并定期对应急物资进行检查、维护与更新,保证始终处于完好状态。

(三)脱硫脱硝除尘塔(废气治理设施)失效现场处置方案

1事件特征

表1-1废气处理系统异常事故特征分析

事故类型

地点或装置名称

可能发生的季节

造成的危害程度

事故前可能出现的征兆

大气污染

加热炉

一年四季都有发生事故的可能

若不及时处理,造成大量排放导致总排口废气超标,造成环境污染事故,后果严重

 

废气处理设施异常,设备操作不当。

2应急组织与职责

2.1基层单位应急自救组织形式及人员构成情况:

若发生大气污染事故时,现场要成立临时的应急抢险、自救小组,主要由当班岗位成员即车间班组长、操作人员组成。

2.2应急工作职责

负责组织当班现场作业人员的安全撤离和紧急疏散工作,对人员进行清点;向车间负责人、安全员或公司应急办公室上报事故发生情况;

3应急处置

3.1应急处置程序:

 图3.1-1应急处置程序图

3.2废气处理系统异常应急处置措施:

当“水幕除尘+双碱法脱硫+SNCR脱硝工艺”(废气治理设施)处理装置发生故障时,岗位人员立即汇报总指挥,派人检修,若短时间无法修好时,则须配合本岗位停止生产。

3.3报警方式及内容

组长:申付才  电话:18639506310

报告内容:发生故障位置、是否能够处置。

4注意事项

4.1佩戴个人防护器具方面的注意事项

注意个人防护器具的选型及正确佩戴,必须做好个人安全防护。

4.2使用抢险救援器材方面的注意事项

1.使用前应检查抢险救援器材是否完好,不得使用有缺陷或已失效的抢险救援器材;

2.采取救援对策或措施方面的注意事项

人员救护、处理泄漏、人员疏散时一定把握风向,人员一定要在上风向进行救援;人员疏散时一定要向上风向或侧风向疏散。

5现场应急处置能力确认和人员安全防护等事项

(1)现场处置主要依靠兼职应急救援力量及专业应急处置力量来完成,因此只有公司兼职应急救援力量及专业应急处置力量具备现场应急处置能力,其他无关人员原则上不得参与事故救援。

(2)现场应急救援人员应根据需要携带相应的专业防护装备,佩戴安全防护用品,严格执行应急救援人员进入和离开事故现场的相关规定。

6应急救援结束后续处置方面的注意事项

(1)清点人数;

(2)对救灾中呼吸到有毒废气人员进行医疗观察;

(3)清点应急器材的使用情况,并及时更新和维护。

7其他特别警示的事项

(1)救援中要记录好抢险救援的人数,作业中要轮流作业;

(2)及时发布有关事故信息。

 
CopyRight © 2013-2014 惠民县闽鑫金属制品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地址:惠民县麻店镇王家店子村 电话: 传真:0543-5268118